人脑和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之间那道沟堑
BBC
量子级超级电脑和未来顶级人工智能(AI)是否能复制、完全模拟人脑?心理学家认为不可能。
人工智能(AI)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配备了人工智能(AI)的机器人越来越聪明、能干,从围棋赛到养老院护工,从疾病诊断到影像艺术创作,机器涉足的行业和胜任的工作越来越多,被视为人机大战中人类守护的最后一条阵线,即球赛和舞台表演之类以创意、灵感、情感及天才取胜的专业对机器的天然防御也在减弱。
人们经常将人脑比喻为电脑,好比神经元就像硬件,而大脑则是软件。人工智能的兴起和拟人机器人问世使这个比喻更令人喜闻乐见。
但是,美国东北大学心理学教授丽莎·费尔德曼-巴雷特 (Lisa Feldman-Barrett) 认为,这个比喻有问题,会令人产生错觉。
她为BBC《科学焦点》杂志撰文阐释这个论点。
生命体和机器的区别
首先,人脑的记忆是一个电流脉冲和旋转的化学物质不断构建的过程和结果,同样的记忆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重新组合。电脑储存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则基于逻辑和机器学习程序,至少目前与人脑无法比拟。
其次,识别能力是人工智能的关键成分之一。比如蒲公英,AI可以通过学习准确识别出这种植物,认出它是蒲公英;人脑则不同,会根据它在不同场景下的主要功能、作用对它加以归类,比如给它贴上蔬菜、野花、草药等标签。
费尔德曼-巴雷特说,这种即席类别构建能力(ad-hoc category construction)可能是人脑运作方式的基础。
最后,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是人体中枢神经所在,负责统帅一个由肌肉、内脏、骨骼、血管和神经系统组成的生命系统的运行。这意味着持续不断的协调和平衡几十个不可或缺的系统,比如消化、排泄、提供能量、对抗疾病,还有调节情绪,控制行为。
图像来源,SCIENCE PICTURE CO/SCIENCE PHOTO LIBRARY
人与机器的主要区别之一是人有心理活动,机器没有。心理活动的核心是大脑对身体的控制。
费尔德曼-巴雷特写道:“你曾经有过的每一个想法,你学到的每一个概念,你经历过的每一种情绪,以及你所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或触摸到的一切,都包括关于你身体状态的数据。你不会以这种方式体验你的精神生活,但那是‘幕后’发生的事情。”
拟人机器人安装了人工智能,但如果要让它像人一样思考、感觉、观察或行动,必须有一组复杂的系统来调节类似身体的部件,保持平衡,持续运行,这也必须是个持续的互动过程。
即使今天的AI技术已经接近这一步,人的喜怒哀乐和情绪驱动的行为,仍是机器难以企及的。
为什么要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