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城开局 依方散药](https://bjrbdzb--bjd--com--cn--ca49c18pd.3pco.ourwebpicvip.com/bjrb/mobile/2022/20220421/20220421_011/20220421_011_42765.jpg)
五城开局 依方散药
Beijing Daily
太医院之名始于金代,元、明、清因袭,今天我们在地安门东大街还能看到清代太医院最后一处衙署的遗址。太医院的主要职能是召请名医为皇家服务,其实太医们也经常为民间服务,尤其是疫情袭来之时,太医院往往承担起京城防疫与施药的重任。
金代 建太医院 设惠民局
早在先秦时期,各诸侯国中,即有了太医的设置,主要是为统治者提供医疗服务。到了汉代,开始有了太医署的设置,是皇家的御用医疗机构。到了金代,这个机构才被称为“太医院”。
金代定都中都以后,建立太医院,同时设御药院、尚药院,归属于宣徽院。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年)十一月,仿照宋制,“初置惠民局”,后改为惠民司,隶属于礼部。惠民司的主要职责是为贫民提供诊疗服务,“掌修合发卖汤药”。金末时惠民司的官员安排,“以太医数人更直”,且“择年老进士二人为医药官”。
到了元代,太医院是最高的医政管理机构,太医中出现了饮膳太医。中统元年(1260年)正式设立太医院时,秩正二品,给银印。经过屡次革迁,太医院行政级别有所浮动,到至元二十年(1283年),太医院改称尚医监,官阶为正四品,给铜印。太医院令史的选任和待遇,政府明文规定,“省拟太医院令史,于各部令史并相应职官内选取”,“太医院系宣徽院所辖,令史人等,若系省部发去,考满同诸监令史,拟正八品,自用者降等任用”。
大都惠民局初置于中统二年(1261年),受太医院管辖,“掌收官钱,经营出息,市药修剂,以惠贫民”。其称谓、职能与宋朝及金朝的机构大致相同。
元代太医院掌管一切医药事务,领各属医职,使它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医药管理机构。从太医院官吏的品秩看,普遍高于以往任何朝代。元太医院的隶属机构,按照《元史·百官志》的排序,列在首位的是广惠司。它不仅是太医院下属机构中品秩最高的,也是最有特色的部门。广惠司始置于至元七年(1270年),聚集了一批有才能的少数民族医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