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确定三连任 分析:中西方难免对抗](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2/10/id13851122-GettyImages-1244160743-1-800x450-600x359.jpg)
习近平确定三连任 分析:中西方难免对抗
The Epoch Times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获得历史性的第三个任期,并且全面掌控政治局,有学者分析,由于习近平重视意识形态甚于经济,中国与西方未来的合作将少于竞争与对抗。
10月23日,中共新一届七名政治局常委名单公布,习近平再度任中共总书记,其他六人为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
旅澳历史学者李元华10月23日告诉大纪元,从七常委名单可以看出,习完全掌握政治局,而且一尊独大,其他人只是执行他的政策,说明中共之前集体领导的政治格局已经不复存在,“李强、蔡奇、丁薛祥、李希,都是习的旧部或跟随者,说明这次二十大换届中,习完全主导了政治局。”
李元华表示,这些人入常不代表他们在地方主政时有多么好的政绩,例如,蔡奇担任北京市委书记时清理北京低端人口,闹出了国际笑话;可能在明年春天接任国务院总理的现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他在今年执行上海封控政策中,让这座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完全处于停摆,因为他在过程中坚持了习近平的动态清零政策,他在这次新常委名单中排名第二。
加拿大约克大学教授沈荣钦10月23日告诉大纪元,习近平在二十大的开幕报告中多次提及安全与社会主义,而经济改革与开放等用词被大幅削减,而且在报告架构中强调与西方对抗,尤其是与美国对抗。而且首度将不放弃对台动武写入报告,并藉以警告干预台海的美国与西方国家。
沈荣钦表示,中国正遭遇房地产景气低迷、民营经济信心受挫,国际经济景气也不好,但是习近平在二十大开幕上的讲话,又一次强调动态清零,“就说明经济发展在中共未来的施政政策上会被排到比较后面顺序,把意识形态,尤其是跟西方对抗的架构会变成一个主导的架构。再加上过去比较关注经济发展的团派人物被排除在政治局决策外,将没有人可以扮演踩刹车的角色。”
此情势的发展,令人感到担忧。沈荣钦说,美苏冷战时期,很大程度是基于意识形态的对抗,近年来,尽管美中关系紧张升高,但美中对抗与美苏冷战有明显的差异,原因在于美中经贸体系高度交错,再谈脱钩已不可行,“但是现在看起来,习近平在往另外一个方向走”。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去年3月称,美国与中国应在“该竞争时竞争,能合作时合作,必须对抗时就对抗”。沈荣钦认为,这个战略在现实的情况下,越来越不可行,因为习走向第三任期后,可以预估的是“经济已经完全屈从于政治和意识形态之下,能够合作空间越来越小,取而代之是对抗与竞争会更加激烈”。
“外交事务”期刊近期刊发澳洲前总理陆克文的文章“习近平眼里的世界”。文中提到,习近平主政下颁布更多以意识形态驱动的政策,同时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相信历史决定论的深层力量站在中共一边,中国将赢得胜利,而西方处于结构性衰落。习的这种马列主义观点将影响亚洲发生冲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