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长安街浓缩共和国历史?揭开“神州第一街”的秘密
Beijing Daily
这是一张上世纪50年代北京长安街的老照片,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长安街既神圣又亲切,它不仅是北京乃至中国的象征,还蕴藏了一个国家和城市的成长记忆,长安街有什么秘密,又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呢?
日前,京范儿采访了原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主任赵知敬,说起与长安街的“交情”,赵知敬最先想到的是中学时第一次在长安街参加的义务劳动。没想到的是,这条街与他后来的职业生涯竟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他曾数次用脚步丈量长安街的每一寸路面,多次参与国庆阅兵典礼调度“百万大军”,对这条街道的发展更是如数家珍。
长安街为什么定120米宽
虽然赵知敬已经年过八旬,但这位曾经为北京城市规划做了很多工作的老人如今依然闲不住,还在进行各种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聊起长安街的前世今生,话题从元朝说起。
“最初长安街应该说是元朝的顺城街,明朝将元朝南城墙南移二里,但是明朝时在天安门前东西两侧建了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形成了一个广场,不许百姓通过,东城的人要到西城去,得绕道棋盘街,才能够到西城。清王朝衰败之后,北洋政府时期就把长安左门右门两边的墙拆掉了,那门洞也可以走了,这条街整个就畅通了。”一段话纵横几百年,历史烟云似乎拂面而过,接着话题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也进入了长安街最重要的发展阶段。
“1953年的规划里边就有这条街,当时定的红线宽度是100米,那会儿长安街是从东单到西单,规划上的概念是将长安街延伸到建国门和复兴门,在国庆10周年的时候,长安街正式打通,基本的框架就形成了。”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