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台美人医生多?台美第一代医生甘苦谈
The Epoch Times
台湾有句俗谚:“第一卖冰,第二做医生”,是指这两种行业的收入特别好;许多台湾家长鼓励子女从事医疗工作,尽管移居美国,台美人似乎也仍带着这种“传统”,许多台美第二代从事医学工作。
耆老讲座主持人台湾会馆执行长林荣松毕业于高雄医学院医学系,他回忆1960年代美国本土因内战严重缺医生,所以开放外籍医生来美工作,这也开启了台湾医生赴美的高潮。据林荣松搜集资料统计,高雄医学院1967年全班72名毕业生,有四十几人选择到美国开业。他说:“当时美军驻越南境内总兵力已近47万人,大量医生前往越南支援,美国医院里没有足够的医生,我们也因此有这个机运来到美国。”但1975年越战结束后,这股台湾医生来美的浪潮也就落潮了。
此次耆老讲座邀请了在圣盖博地区执业的眼科医师魏昭博、小儿科医师王肇俊,以及在哈岗开业的内科医师古荣一、在托伦斯地区工作的麻醉科医师陈惠亭、在柑县执业的泌尿科医师林惠洲,还有在波莫纳地区工作的外科医师欧鸿仁及小儿科医师吴光太。
他们皆不后悔移民美国的决定。欧鸿仁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快乐,我想美国的生活和环境还是更健康的,小孩也很快乐,我们也不用受中共威胁牵制。”
古荣一说:“人生只能往一个方向走,美国社会至少守法治,人们可以自由说话,对下一代也比较好。”尽管台美第一代医生在美生活有甘有苦,但整体而言,仍是甘多于苦。
王肇俊初来美国时落脚地并不在加州,他辗转在美国各州担任小儿科医生,后来从事儿童癌症研究工作。但王肇俊评估自己的薪资,将无法供给四个小孩就读大学的费用,所以开始考虑独立开业,1975年他因缘际会来到加州的蒙市(Monterey Park)做研究,发现当地有小儿科医院的需求,所以决定举家迁至加州开业。
王肇俊说:“其实我在1975年以前就考虑过来加州,但之前政府不鼓励外地医生来此开业,所以没有成行。”当时加州为了保护本地医生的工作权,要求来自外州的医生无论之前累积多少经验和资格,都必须在加州有一年住院医生经验后,才可以获得独立开业执照。所以王肇俊一直等到该法规松绑后才搬到有“小台北”之称的蒙市。
魏昭博也是在1975年来到加州,当时尔湾(Irvine)的医院需要成立眼科,他因此有机会到当地工作,获取开业执照。魏昭博笑说:“当时那里根本没几个华人,尔湾就是一片橘子园,我还被妻子抱怨搬到太偏僻的地方。”谁也没想到后来尔湾会如此繁荣、亚裔人口过半。
魏昭博回忆,求学时“眼科”在医学系中非常小众,他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又来到美国深造,毕业后本打算回台湾工作,但考虑到中共政府当时对台湾的军事威胁,遂留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