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2000亿美元协议“中国最后一点也没买”,拜登是否会重启贸易战
BBC
按照协议,中国应该在过去两年购买总共5024亿美元美国商品和服务,最终中国购买了2888亿美元,只完成了57%。
2月7日,美国统计局称,去年美国对华商品贸易逆差扩大450亿美元,上涨14.5%,至3553亿美元,是2018年以来最大逆差。
与此同时,中美在2020年初签订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到期。美国官员称,中国未能履行协议中的承诺,即在2020年和2021年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和服务。
承诺下,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但不降,反而飙升。有分析称, 中美可能启动新一轮贸易磋商。美国商会则表示,如果磋商失败,拜登政府将考虑一系列选项,包括可能导致新关税的新贸易调查。
然而, 专家称2018年开打的中美贸易战改变了两国贸易发展的路径,拜登上台后依然沿此路径前行,但新的贸易战并不符合美国最大利益。 同样, 北京似乎也无意接招。
“2000亿美元,中国一点儿也没买”
2018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利用该国的“301法案”,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中国随即用高关税反击,随着双方不断加码,关税最终几乎涵盖所有商品。
2020年初,中美两国坐下谈判,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按照协议,中国承诺2020和2021两年,将在2017年的基础上(1512亿美元)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高级研究员鲍恩(Chad P. Bown)向BBC中文表示,按照协议,中国应该在过去两年购买总共5024亿美元美国商品和服务,最终中国购买了2888亿美元,只完成了57%。
鲍恩曾在奥巴马时期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担任高级经济学家,主攻国际贸易和投资。
他说, 这意味着中国平均每年购买1444亿美元,甚至没有达到2017年的采购水平,至于那额外的2000亿美元,“中国最后一点儿也没有买”。
鲍恩解释,责任不在拜登政府,中国购买的节奏从来都滞后,2020年上半年完成了当年目标的54%,但到年底仅完成59%,而2021年的采购目标甚至比2020年还要高60%。“中国根本追不回来”。
为何中国未能完成采购目标?
从数据来看,鲍恩分析,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占2017年美国对华出口的44%,但中国仅完成该领域采购目标的59%,因为其中极为重要的汽车和飞机,都表现差劲。
汽车在特朗普的贸易战中备受打击。福特汽车曾表示,额外施加的钢铝关税,使其成本骤升10亿美元,削弱出口竞争力;而特斯拉等厂商则将本该出口中国的产能转移出美国来规避关税,进一步降低美国汽车出口中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