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熊猫外交”50年,这项政策是否需要改变?
The New York Times
1972年,中国向美国赠送了两只大熊猫,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熊猫外交。专家表示大熊猫既是友好大使,也软化了中国的威权形象,转移了人们对中国人权记录的注意力。
50年前的这个月,毛主席向理查德·M·尼克松总统许下承诺:他将把两只大熊猫送到美国。
毛泽东是在1972年2月发表这一声明的,当时尼克松访问中国,开始了两国之间历史性的和解。这一声明引发了《纽约时报》当时所称的美国动物园之间争夺大熊猫的“礼貌的战争”,并开启了中美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所谓熊猫外交。
但现在,一名来自尼克松所在政党的国会议员质疑熊猫外交是否需要改变,并打算在中国主办奥运会期间向中国传递一个信息。
目前的熊猫外交是这样的:中国把熊猫借给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动物园,动物园每年支付一定费用来保留这些熊猫——通常每只50万至100万美元——为期至少数年。专家说,这些动物是中国的友好大使,同时也软化了中国的威权形象,并将人们的注意力从中国侵犯人权的记录上引开。
“这是软实力,”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专门研究中国政治和外交政策的黎安友(Andrew J. Nathan)说。
“熊猫非常可爱,惹人喜欢,”他说,“所以它符合那种友谊外交形象。”
但现在,国会的一项法案正针对这一长期的安排——具体来说,是关于在国外出生的熊猫幼崽必须在几年内送往中国的规定。
“在处理他们的挑衅行为方面,我们确实需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众议员南希·梅斯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指的是中国政府。
这项立法在民主党人控制的众议院很难通过,而且鉴于中国是直接与动物园而不是与美国政府安排熊猫租借事宜,目前还不清楚该法案可能产生多大的影响。
发起这项法案的梅斯说,她希望此举能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向中国传递一个信息,即“他们的一些侵犯行为是不可接受的”,而且熊猫不应该被用作宣传装饰品。
该法案列举了中国对台湾的威胁,对香港异见人士的镇压,以及对西北新疆地区的穆斯林少数民族维吾尔人的“危害人类罪行”。拜登总统和特朗普政府都称中国政府在新疆的行为是种族灭绝,并列举了使用拘禁营和强制绝育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