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监管之争:遭遇团灭危险后中国主动让步](https://ichef.bbci.co.uk/news/1024/branded_zhongwen/1141/production/_124071440_mediaitem124071439.jpg)
中概股监管之争:遭遇团灭危险后中国主动让步
BBC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中国缺乏定价权和话语权,一旦遇事中概股就被做空,中国投资者就被割韭菜。
中国证监会表示拟修订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规定,并为开展包括联合检查在内的跨境监管合作提供便利。分析师解读此举是中国在主动让步,以符合美国上市公司监管要求。
此前两周,中国和香港股市经历大跌大涨的过山车行情——3月11日,美国证监会将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列为有退市风险,被视为导致3月14、15两日中港股市大跌的重要原因。随即中国副总理刘鹤主持专题会议,要求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并专门就中概股相关争议给出正面信号。
路透社援引一位北京的大型券商高层称,美国打压中国企业,导致市场资金作空中概股,这是股市大跌的深层次原因,同时反映出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中国缺乏定价权和话语权,一旦遇事中概股就被做空,中国投资者就被割韭菜。
中美监管为何存在冲突?
2020年底,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签署生效《外国公司问责法案》(The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该法案要求在美国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外国公司,必须遵守美国的审计标准,否则将面临退市。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规定,如果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通过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将禁止这些外企在美国的任何交易所上市。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是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欺诈案后设立的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审计进行独立监管,目的是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通常而言,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要经过该委员会的审计。不过,这项规定与中国的法律法规相冲突。
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公司进行审计过程中,将可获取公司的各类资料,并形成审计工作记录,这些材料被称为审计底稿。
中国多项法律法规明确,审计底稿等档案应当存放在境内。理由是涉及到国家机密、信息安全和国家主权。
如果境外监管机构(比如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要对某家中国公司进行审查,需要得到中国监管层的同意,合作进行审查。
事实上,2013年,中美的证券监管机构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但即便如此,PCAOB能获取的审计底稿也极其有限,无法达到对所有上市公司的有效监管。
阻碍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监管的国家不止中国一个,但考虑到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在美上市公司的数量,中概股美国监管者不满的焦点。去年四月,该委员会公布拒绝提供审计文件的上市公司名单中,超过90%为中国公司。
中国做出哪些让步?
中国证监会网站已发布新闻稿,对逾10年前发布的《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修订征求意见,明确境外监管机构在中国境内进行调查取证或开展检查的应当通过跨境监管合作机制进行,证监会等依据双多边合作机制提供必要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