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加速“润”出去 大理成“大理福尼亚”](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2/11/id13857128-content_GettyImages-83508044-700x359.jpg)
中国青年加速“润”出去 大理成“大理福尼亚”
The Epoch Times
中国城市年轻人出现了“润”与“躺平”的另外一种生活。中国云南的大理市现在被昵称为“大理福尼亚”,象征一种逃避统治的“自由”生活。
已经“润”到日本的林涛在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说,“仅仅是想有自由、有尊严的活着。三年多来的动态清零,自己和家人面对无休止的核酸检测,不知何时突然变黄码的弹窗,甚至不小心说错一句话都能触碰的禁忌,轻则被禁言销号(聊天账号),重则被训诫。这样的生活让人看不到希望,只能逃离。”
他表示,再严格的管控也挡不住人们渴望自由的心。
10月15日,台湾财团法人龙应台文化基金会,在台北举办“中国细微观察”思沙龙,最后一场“平行宇宙与穿越时刻—不同世代的中国青年思潮与选择”由Matters Lab平台创办人、前端传媒总编辑张洁平主讲,她向与会的听众分享,近几年,由于逐渐紧缩的政策压力及逐渐升高的防疫管控,中国青年开始兴起“润学”与“躺平”,“几乎所有人都在聊‘出去’,没有人抱有幻想。留下已经不再是一条路”。
龙应台文化基金会“思沙龙”,透过推广沙龙形式的学者演讲、纪录片放映,讨论国际的政治与经济的重要议题,加深一般大众对于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2022年5月12日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了“从严限制出境”的政策,限制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签证也不能办理,国外留学、工作、探亲才能当作出境的必要理由,许多商务工作也不被视为必要理由。
张洁平指出,这个政策让很多中国人都担心,恐怕从此以后都不能出国,“再不跑就没机会了”。年轻人出现了“润学”,决定前往美国、新加坡等地。
“润学”就是在这个状况下所发生的。但“润”是要有一定社会资本才能选择的,很多人无法选择却也不想继续和现有体制共存,于是就选择了“躺平”。
现在大理被称之为“大理福尼亚”。人们之间不会以工作岗位高低、收入高低看待对方,没有门槛阻碍,完全可以畅所欲言的沟通交流。过着自发创办教学、生态住宅、自给自足的生活,包括以兴趣为出发点,自发成立了机车小组、登山小组、读书小组、帆船小组、滑翔伞小组、夕阳红篮球小组、烘培小组、以及生娃小组、打毛线小组、观鸟小组等等。在人来人往的人群中,互相点头打招呼,彼此招呼喝茶,这里坐一坐,那里聊一聊,把整条街都当作一个主场,一个会客厅。被体制挤压的旅行作家许崧因此戏称大理为“大理福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