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 这又是困难的一年](https://gdb.voanews.com/09860000-0aff-0242-9455-08da9b4185fb_w1200_r1.jpg)
中国欧盟商会: 这又是困难的一年
Voice of America
本周三(9月21日),中国欧盟商会在北京发布了《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 2022/2023》。这份往年多集中讨论在中国投资机遇的报告,今年却聚焦于供应链韧性的建立、营商环境的挑战、声誉受损的风险管理以及全球合规的重要性等当下的热点议题。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约尔格·伍德克(Joerg Wuttke)在今年五月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就曾对越演越烈的“清零”政策提出批评,“中国当局的强硬做法让人们对中共威权体制感到恐惧,这种危机感甚至超过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而在今天的发布会上,伍德克重申了这一观点:在当下的中国“意识形态决策比经济决策更重要”。伍德克在该报告开篇的“主席致辞”中尖锐地指出:“当世界其他地区已经基本恢复疫情前的‘常态’时,中国却迟迟不愿重开国门。 ……而今,中国缺席全球事务商讨,同时也错过了向海外投资者展现市场潜力的契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的‘光荣孤立’ 不仅使出入境旅行受限,且抑制了人际交往。现在,中国的声音几乎完全‘虚化’,这势必会让世界越来越不了解这个伟大的国家 ”。
营商环境恶化
“现在的氛围已经完全改变了,从各项数据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我们撰写报告是因为我们希望给中国当局以及欧洲当局一个方向性的东西,…… 但现在的问题是,在这里做生意变得更加复杂”,欧盟商会副主席卡洛-德安德烈亚(Carlo D'Andrea)在发布会的专题讨论上表示,“我们的会员公司们都认为,在过去的几年里,商业监管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无论是在模糊的法规和政策方面,还是在这些法规和政策酌情执行的方面”。
中国欧盟商会的这份报告明确指出,中国曾为全球化成形做出重要贡献,但如今中国市场的可预测性、可靠性和效率都在降低。“2021年的突然拉闸限电,以及突发大规模的疫情封控,这些事件都在削弱中国的可预测性。而政府对科技和教培行业的突然整顿,使得商界感到未来充满不确定因素,不知道哪个行业会成为下一个受监管目标”。
与此同时,由于欧盟企业无法对其中国业务进行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中国不再是欧盟企业心目中一个稳定的采购目的地。不少外部因素,例如新出台的具有全球约束力的监管措施,包括 美国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和欧盟即将出台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也在使局面更为复杂。
另一方面,中国的效率也在下降。欧盟企业正在将其部分的中国业务与全球业务脱钩,这既是为了防备潜在的全球冲击,也是为了在中国和本国市场保持合规。同时,中国素来享有的结构性优势,如“人口红利”正在迅速消退,造成生产效率下降。
欧盟商会国家代表雷娜塔-帕夫洛夫(Renata Pavlov)女士在发布会的专题讨论上表示,“今年对我们以及我们所有的企业来说,是又一个困难的一年。我不想列出我们一直面临的所有问题和难题,但一个艰难的地缘政治环境,困难的营商环境,加上一场战争(乌克兰),这些都很强烈地影响了我们的欧洲业务”。
“清零”政策对经济的重击
在今天发布的报告中,中国欧盟商会对中国严格的防疫政策做出了悲观的预期。“中国欧盟商会担心,中国至少要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对世界恢复全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