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如何为缺雪的北京冬奥会造雪的?](https://static01.nyt.com/images/2022/01/31/sports/00olympics-snow/00olympics-snow-articleLarge.jpg)
中国是如何为缺雪的北京冬奥会造雪的?
The New York Times
冬季运动不环保的秘密在于对人造雪的依赖。而北京冬奥会将首次几乎完全使用人造雪,这需要大规模的造雪和水资源管理。全球变暖下,这是雪上运动必须面对的现实。
北京——中国并没有为举办2022年冬奥会搬走高山。但它让一条干涸的河床又有了水,从向北京供水的一个重要水库引水,并让数百名农民和家人搬去了其他地方,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奥运历史上最大的造雪行动之一。
当国际奥委会决定在一个几乎完全缺乏冬季运动的主要元素之一——雪——的地方举办冬奥会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更糟糕的是,北京和它附近的山也没有那么多的水来制造人工雪。
几十年来,机械造雪一直在冬季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在挪威、瑞士和科罗拉多州等多雪的地方也是如此。在北京冬奥会上,本周末开始的比赛将首次几乎完全使用人造雪,这需要大规模的奥运造雪和水资源管理操作,由此也让人看到,随着地球变暖,各地雪上运动将要面对的现实。
在举行高山滑雪比赛的山上,不见任何休闲滑雪活动的踪迹,几英里外就能看到一条条狭窄的白色雪道沿着棕色的山脉而下。
尽管单是满足城市用水需求就已经十分紧张,北京官员坚称,奥运造雪不会给当地供水造成压力。但是,中国在造雪方面的巨额投资是将北京附近的干旱山区变成永久性冰雪运动中心的更大努力的一部分,随着气候变化彻底改变降水和干旱模式,这种做法可能面临诸多挑战。
张家口的造雪设备。 Noel Celis/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在世界范围内,滑雪和单板滑雪比赛不环保的秘密是,随着天然雪变得越来越难以指望,这些项目几乎总是在人造雪上进行。随着地球持续升温,机器制造的雪将在保证一个稳定的、高水准的比赛场地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负责这次北京冬奥会和之前六届冬奥会造雪的意大利公司天冰集团的亚洲区经理迈克尔·迈尔说,“现在如果没有人造雪,就不可能有冬季运动。”
北京与以往许多举办地点的不同之处在于水供应紧张,无论是用于造雪还是用于其他方面,都是如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快速发展消耗了北京的地下水。这里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但在冬季,北京和附近的山区只有零星降水:根据北京附近的一个气象站的数据,近几十年来每个季节的平均降水量不到6.35厘米。
2017年,也就是可获得国际数据的最后一年,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6万加仑(约合13.6万升),与撒哈拉沙漠边上的西非国家尼日尔大致相当。张家口位于首都西北160公里处,将举办一些滑雪和单板滑雪赛事,这里的人均水资源量是8.3万加仑(约合31.4万升),与非洲之角的吉布提相当。
相比之下,美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30万加仑(约合870万升)。人均水资源不足26万加仑(98.4万升)的国家被视为缺水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