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恶评布林肯演说,观察人士:口气温和的“新冷战”檄文
Voice of America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hony Bliken)周四(5月26日)发表最新的对华战略,直指中国是“国际秩序所面临最严重的长期挑战”。尽管布林肯强调美方不寻求新的冷战,但中国境内外的观察人士表示,这场演说犹如一篇“口气温和的新冷战檄文”,中国政府应已意识到,未来10年,美中两大强国恐走向全方位、全面性的实质竞争。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五(5月27日)在例行记者会中批评称:“此篇演讲洋洋洒洒,费尽心机,实质是散布虚假信息,渲染中国威胁,干涉中国内政,抹黑中国内外政策,目的是遏制打压中国发展,维护美霸权强权。” 汪文斌强调,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并提出8点论述反驳布林肯的说法。 他首先驳斥,布林肯有关中国是国际秩序最严峻的长期挑战的说法“完全颠倒黑白”。他强调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维护者,并反呛美国才是国际秩序的最大乱源。汪文斌说:“美方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明眼人都看得出,不过是美方同少数国家制定的家法帮规,维护的只是美国主导的所谓秩序。” 汪文斌还说,美方打算“改变中国的周边环境”是典型的拉帮结伙,注定失败。美方口头称“竞争”,实际上却是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大搞长臂管辖和脱钩,对中国毫无底线的打压遏制。至于布林肯提及的台湾、新疆跟西藏等问题,汪文斌则以“纯属中国内政”回应。 此外,中共鹰派党媒《环球时报》发布评论文章,标题直指“布林肯演讲凸显两面性:边兜售中国是威胁、边称避免新冷战。” 文中引述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的说法称,布林肯选在此时演讲,是因为俄乌战事陷入胶着,“美国如今应对俄罗斯的手段有限、效果也并不显着,西方舆论质疑其是否有能力抗衡中国的影响力,所以华盛顿需要就如何实施‘印太战略’向美国国内及其盟友作出一个表态。” 针对布林肯揭橥的三大战略:投资、结盟与竞争,吕祥认为,未来美中关系的重点仍围绕在“竞争”。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习大明则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评断,布林肯总结了拜登政府任内的所作所为,“大有调动全球力量推进对华竞争的架式,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色彩极其浓重,且将当前中美关系不理想状态归咎于中方,给人强词夺理、自说自话与自我陶醉之感。”观察人士:布林肯演讲指向“新冷战” 从中国官方与官媒引述学者口径一致的反驳看来,布林肯演说或已揭开美中两强竞逐的序幕。
位于北京的前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讲师吴强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站在中国的视角,布林肯讲话内容虽显温和且相对保守,但却从民主、人权、区域安全、新冠疫情到供应等各面向,全面地铺陈美中竞争的态势。 他说,其中,最具战略性之处是将中国“定性”为唯一有能力重塑全球秩序的国家,相当于设定了美中两强在多领域长期对抗的框架关系,虽然布林肯嘴上没说出“中国是秩序破坏者”的重话。 吴强指出,布林肯一方面重塑新冷战、一方面又否定新冷战,其实指向了一个比冷战更危险的未来,那就是,中国作为比俄罗斯更为危险且持久的敌手,美中热战的可能性恐无法排除。 吴强说:“对全球秩序的定义改变,它一定是全方位的、多方面的,可能从太空到水下,从软实力、舆论到局部战争、到虚假信息到各个方面。”中国陷“新兴强国困境”?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讲师宋文笛以电子邮件回覆美国之音说,美国最新的对华战略应会让北京感到“忧喜参半”,喜的是内容新意有限,代表美国对华竞争战略仍在“斗而不破”的框架下进行,换言之,双边关系还未陷入无可逆转的“安全困境”中。但令中国堪忧的是,布林肯把改善美中关系的责任几乎完全丢给北京,因为他称美国“没有变,变的是中国”,言下之意,唯有中国“变回去”,美中关系才能好转。 宋文迪认为,布林肯这一篇演说犹如刁钻的变化球,给了中共一个两难的局面,他形容这是极端年代下的“新兴强国困境”。亦即,就算中国接受美国的提议,抛开歧见参与气候变迁等全球范畴的合作,但一如布林肯所言,美国不会因此释出更多利多给中国,中国一来得不到好处,二来又助攻美国、强化其主导国际秩序的可信度与能力,等于在两国诸多领域的零和游戏中,“损中国而利美国”。因此,中国若接球,回应布林肯的提议,后果是损己利人,若不回应布林肯的提议,则将置自身于国际公共利益的对立面,是谓两难。 分析人士说,中国遇到的另一个显著的难题是其视为“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 布林肯在周四演说中,不断重申美国并未背离其一个中国政策或对台的战略模糊政策,但反过头批评北京对台的言论和军事行动越来越挑衅。再加上拜登本周稍早出访日本时也脱口说出将军事协防台湾的立场。对此,北京学者吴强认为,中国所接收到的台湾问题的信号看似模糊,实则清晰。 吴强说:“我觉得,这个倾向是很清楚的。就是如果台海现状被破坏,那么美军、美国是一定会介入的,这跟一个中国原则本身是并不相悖的。那么中国政府,我相信,他们会从拜登日韩的访问以及这次布林肯的原则性表达中,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台海到印太 中国亟欲突破美国框架 吴强分析,台海紧张情势升级的根源是中国想要突破自1970年代以来“美国治下的和平态势(Pax America) ”,改为由“中国治下的和平态势 (Pax Sinica)”取而代之。他说,不只限于台湾,中国还想将此一战略态势推进到整个印太地区,由中国来主导。 布林肯演说中提及,“军事实力快速现代化后的中国,毫不掩饰其在太平洋建立势力范围,并成为世界领先大国的雄心。” 分析人士说,对照中国外长王毅选在拜登结束亚洲行之际,以10天密集行程出访南太平洋八国,布林肯的说法似乎得到了印证。
位于德国柏林的政治学者张俊华认为,针对布林肯称美国“将形塑北京周边国家的战略环境,以推动追求开放包容的国际体系愿景”的说法,中国不可能服软,反而会“对着干”。 他说,究其原因,在与美国等西方世界竞争时,中国有着俄罗斯所不具备的“硬项”,那就是全球资本对中国的偏好,这往往并非单纯的政治正确所能阻挡。 张俊华告诉美国之音:“亚太战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济,中国现在也发展了自己的一套亚太战略。全世界的资本对中国大陆的爱好尽管是受到了一定的挫折,但整体来说,它还在那边。” 针对布林肯演讲引发的诸多议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强调,中美关系要走出当前困境,关键在于美方必须摒弃零和博弈的迷思,放下围堵遏制中国的执念。这段话等于又把责任推回到了美国身上,美中两强谁也不服谁,套句中国知名政论公众号“牛弹琴”所做的结论,未来10年,对美中两国,乃至于全世界显然不会是平静的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