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主导恒指成分股 港全球金融中心退化
The Epoch Times
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香港在各范畴都出现巨大变迁。亲中媒体《南华早报》报导,在过去25年,反映香港股市行情的“恒生指数”大换血,已经被中国大陆科技股主导。现在前10只恒生指数成分股当中,7只都是中国公司。有人批评香港股市已经沦为“中国离岸金融市场”,距离全球金融中心越走越远。另一方面,受制于中美关系、中概股退市、强硬清零政策、《港区国安法》等因素,中共要达到经济目标亦有难度。
恒生指数在1969年推出,最初只有33间上市公司股票为成分股。今年6月13日开始,成分股由66只增至69只,新增的股票包括“中芯国际”(0981)、“中升控股”(0881)、“东方海外国际”(0316)及“中国宏桥”(1378),“瑞声科技”(2018)则被剔出。“中芯国际”、“中升控股”和“中国宏桥”都是中资股,而“东方海外国际”也被中资“中远海运控股”收购。
根据《南华早报》6月16日报导,在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之前,恒生指数具代表性的成分股包括中华电力、无线电视、国泰航空等,但如今,阿里巴巴、美团、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移动等中资股已经在69只成分股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据了大约三分之二的比重。
另外,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从1997年的9,620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7.8万亿美元,中资股在香港股市中的代表性也变得越来越主导。虽然中国公司仅占香港上市公司数量的53%,但在今年5月底的48亿美元香港股市市值中,中资股占据了78%市值。
报导提到,香港在过去13年,已经7次成为股票上市的首选地。由于香港在地理位置上接近中国大陆,以及跟中国大陆的联系,吸引了全球投资者到庞大的市场寻求巨额回报。自2014年11月沪港通启动以来,中国对香港市场的影响尤其显着。2016年12月,与中国交易所的贸易联系促进了资本涌入香港股市,最初是来自上海的资本,之后是深圳。
中国建设银行旗下的“建行国际”驻香港策略师Cliff Zhao在接受《南华早报》访问时形容,恒生指数的主要目的是客观反映香港市场的多样性和最新趋势,中国资本涌入香港,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越来越多中国公司在香港上市和到美国投资的结果。
恒生指数公司指数策略研究主管Gary Chiu在接受《南华早报》访问时表示,恒生指数仍被视为香港股市“最具代表性的基准”,它正在加强以提供市场的“平衡代表”。他又预告,恒生指数成分股将扩大至80只,然后再扩大至100只,但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目前,69只恒生指数成分股占据了大约60%股市市值,在过去15年间,增长了5倍多。如今前10只恒生指数成分股当中,有7只都是中资股,其余3只是“香港交易所”、“汇丰控股”和“友邦保险集团”。
《南华早报》指出,中国科技股已经主导了恒生指数成分股,取代了作为香港经济支柱的金融服务股。有人批评,香港已经沦为“中国离岸金融市场”,使香港可与纽约、伦敦相提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野心受到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