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高建中:啃硬骨头的长笛手
Beijing Daily
“我们想要个管拆违的人,你弄个吹长笛的来,这能行吗?” 2013年,东城区龙潭街道来了个新的副主任。很快,他的简历就传遍了街道。曾参与过国庆庆典施放礼花,曾参与过国庆庆典礼炮鸣放,曾作为武警北京总队军乐团的长笛手在国庆庆典现场演奏……但拆违,他行吗?
到龙潭街道正式上班第二天,没碰过拆违的高建中接到了第一个任务——到拆违现场值守。
吵吵嚷嚷的拆违现场,违建的主人们纷纷围上来,为自己盖违建找各种站不住脚的理由。嚷嚷声越来越大,看到拆违现场情绪激动的人们,工人们停下手里的工具,迟疑地看着街道的人。
“这处,50多间违建,不好拆。下个礼拜,正式交给你,你来拆拆试试。”街道工作人员告诉高建中,当天只是带他先来观摩一下。
第一次的经历并没有吓退高建中,反而让他有了自己的想法:违建拆成功的秘诀在一个“理”字。想拆动违建,先要讲理、讲政策,公道自在人心,违建要拆得让人心服口服。
遇上对拆违政策不理解的居民,高建中都会反复做居民的思想工作。家住一楼的居民在楼下“圈地”,将人行步道的空间侵占后,贴着自家墙根盖起违建房屋,并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在这违建里住了30多年,凭什么说拆就拆。高建中将居民带到墙根底下,示意居民抬头看看楼上。“抬头看看,您在全小区居民共有的公共空间住了30多年,住在楼上的居民也眼巴巴盯着楼下足足看了30多年,人家心里没意见吗?”不占理的居民左思右想,找不出反驳的理由,最终主动配合拆违。
2017年,“拆出名”的高建中调到东城区百街千巷指挥部办公室任副主任。没多久,他回到龙潭街道约一群朋友聊天,来见面的竟大多是他昔日的拆违对象,大家当年都是被高建中“以理劝服”,最终主动配合将各自的违建拆除。“不打不相识,通过拆违,竟然交到了一群朋友。”
治理难,后续管理更难。违建拆除了,但背街小巷却依然存在环境脏乱、机动车乱停放、占道反弹等一系列更难“对付”的问题。想实现背街小巷长治久安,配套的监督管理必须跟上趟才行。高建中在背街小巷“精治”上下起了功夫。一次上班途中,他无意间发现,护城河边立起了“河长”的牌子。河长的名字写在牌子上,负责哪段河道、有什么职责,一目了然。他一下子萌生了在背街小巷推行“小巷管家”的想法。生活在小巷中的居民,每天可以利用买菜、遛弯儿、串门、接孩子的工夫,及时发现环境脏乱问题或不文明现象,及时举报、监督。“如果每条小巷都有个‘管家’,把自家门口的小巷当成自己的责任区一样上心管理,那小巷的环境肯定会大为改观。”作为“小巷管家”的创始人之一,高建中立刻将这一想法提到了街道的协调碰头会上。2017年4月25日,“小巷管家”正式开始在龙潭街道招募,并迅速在全东城区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