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慕容雪村(4):谈中国文学与中国的前途](https://gdb.voanews.com/149ED714-D692-44A1-9697-4584A3B7D65F_w1200_r1.jpg)
专访慕容雪村(4):谈中国文学与中国的前途
Voice of America
有评论者指出,当今中国在当今世界之所以令人瞩目,成为被广泛报道和议论的对象,一方面是因为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动向和动作对全世界会产生无法避免的好的或坏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就好像是一个社会科学的巨大试验室,公众和学者通过观察和分析中国可以测试很多先前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如当局对社会的无所不用其极的控制及其后果是什么,等等。中国正在进行的试验会有什么结果?中国作家慕容雪村从中国文学和中国的前途的角度探索了这个问题。
随着中国共产党领袖习近平在2012年上台,随着以习近为首的中共当局对中国社会的控制步步提升,不断突破历史的记录,社会科学研究者对中国的兴趣也不断提升。中共当局对社会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中国人的表达自由、其中包括对网络舆论和网络文学表达的控制。而这种控制也跟中国的前途密切相关。
中国作家慕容雪村多年来积极参与中国的网络舆论和网络文学表达。他日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对中国的网络文学及其前途和中国的前途问题展示了他的认真思考。
以下是慕容雪村接受美国之音采访记录的第四部分。慕容雪村表达的是他的个人观点,不代表美国之音。
如何看中国纸媒作家鲜少成功转入网络文学
金哲问:在以前的纸媒体时代,哪个作家好,哪个作家不好,那全凭着所谓的批评家或者是官方说一声好,说一声不好,死无对证。但来了网络文学之后,哪个作家受欢迎,哪个作家读者多,一目了然。那么,随着中国的网络文学兴起,尤其是收费网络文学兴起,尽管像你说的,中国的文学创作水平还很低,但是中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大,写手的基数也非常大,所以他们的创作的东西也像山洪暴发,火山喷涌,吸引了很多的读者。一些纸媒作家也忍耐不住,也通过网络来发表东西。但是结果很惨,好像是没有纸媒作家能从纸媒成功地转向网络的。你对于这种现象要怎么评论?
慕容雪村答:不要说那些我的前辈作家,就是我这样的作家,去网络上也很难跟他们(这些高产、超高产的网络写手)竞争,因为写作方式不一样。在网络上发表收费连载,就是读者来付费来读的那种小说基本上有个要求,叫每日基本上要三更,就是每天更新三次,基本上每次更新大概3000字左右,每天写9000到1万字。你如果低于这个频率,你的订阅量、阅读数就可能大幅下降。
每天写1万字,这真不是常人能够实现的。
问:还真是有几个人做到了,不是吗?
答:对呀,像(著名网络写手)唐家三少。他据说创造创造了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是每天差不多1万字,写了十年。但如果你仔细看网络上发表的这些快速写作的作品,每天1万字写作的作品,你会发现确实也存在一个质量问题,这就是,有些人物写着写着突然就没有了。或者,写着写着突然人物设定就完全不一样了,情节很多时候都完全重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