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作家赵本夫,一个有故事的人
Beijing Daily
最近,著名演员王宝强自导自演的电影《八角笼中》正在热映,创造票房佳绩。王宝强从草根而为观众熟知,以质朴本色收获大众多年喜爱,始自他在电影《天下无贼》中饰演的憨厚朴实的“傻根”。《天下无贼》改编自赵本夫的小说,电影登上银幕,也把这位低调创作的作家推至公众面前。 把作家的优秀作品改编成电影,对于扩大原作的影响力、提高作家的知名度,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芙蓉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电影名作,对于原作者古华、莫言、苏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赵本夫也不例外。2004年,一部红遍全国的贺岁片《天下无贼》把小说作者赵本夫推到了公众面前,但一向低调的他并没有把电影当作自己的荣耀,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小说是我的,电影是冯小刚的。”他认为作家的首要任务是“写好生命中最重要的作品”。
我所熟悉的赵本夫,属于“有故事的人”。当我前年到南京再一次见到赵本夫时,他正好处于创作的休整期,使我有机会听他讲述“行走天下”的精彩故事。虽然因为三年手写两部长篇的劳累以及反复住院的“折腾”让他的身体“瘦损”了不少,但当他坐下来,点上一支烟,在淡淡的烟雾中讲起他初登文坛的经历、谈及尊敬的师友时,他的脸上立即焕发出了特别的神采,声调也变得“慷慨激烈”了起来。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这句话用来形容赵本夫在文坛的第一次亮相,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1981年,赵本夫以黑马的姿态杀入文坛,凭借着处女作《卖驴》一举夺得全国短篇小说奖,他也是该奖历史上首位以处女作摘得国家级大奖的作家。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34岁的年纪,在新人辈出的文学界应属晚成,不少同龄人早已成名成家,而赵本夫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但他的出手不凡已令人感受到了他的“大器”品质,也被文学前辈们寄予了厚望。
大多数作家在文学初步时都曾有过大量的退稿经历,路遥、莫言、贾平凹等名家就是从这样的历练中走出来的。余华则很幽默地谈及当年:“邮递员都懒得敲门,往往是把大信封往我们家院子里一丢。根据声音的轻重,我就能猜出是用稿还是退稿。”
赵本夫算是其中的幸运者,他几乎没有遭遇过退稿。虽然在上中学时就有了当作家的梦想,但因为政治气候的关系,他一直没有动笔,一直在思考、积累中等待。他希望自己像北方寒冷地区的树种,虽然长得慢些,但要实在一点,不要空心。他再三告诫自己的一句话是:“要沉住气,再沉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