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慢一点,很行!](https://ie--bjd--com--cn--93c36a8pd.3pco.ourwebpicvip.com/images/202110/03/61598488e4b08aedeef41ce9.jpeg)
上海:慢一点,很行!
Beijing Daily
新华社上海10月3日电(记者王辰阳)慢行交通,包括步行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而在节奏愈发变快的城市生活中,如何提升慢行交通的品质?上海市交通部门响应居民各类需求,在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的过程中,推出了《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在上海市杨浦区,记者看到根据导则整治后的四平路焕然一新。道路补充完善沿线部分缺失的人行道缘石坡道(残疾人坡道);在交叉口行人过街较长的路段,增设二次过街驻足区,关注弱势群体过街安全;对公交站台、乘客候车区重新进行无障碍设计;重新梳理沿线盲道系统,对沿线检查窨井全部采用景观井盖隐形化处理,保证盲道的连续性……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街景。新华社记者 王辰阳 摄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大家继续坚持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基层党建活动,倾听群众的呼声,比如在道路中设置了约300米长的塑胶跑道,满足社区居民对日常锻炼、健身的诉求。”上海市杨浦区市政交通中心的工作人员吴佳隽说。
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戴敦伟表示,上海慢行交通将向“连续成网、空间复合、便捷接驳、人文关怀、特色彰显”发展,着力打造最佳慢行环境,使之成为彰显上海城市软实力的一张重要名片。导则在编制中收集了500多份群众意见,注重场景化应用,回应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精细化满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在住宅区、菜场、公园等老年人出行集中路段增设人行道休息座椅,推进立体过街设施配套设置电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