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巡礼|无怨无悔 守护洱海十余载](http://img.xinmin.cn/xmwb/2021/10/NEM1_20211003_C0326817630_A2991876.jpg)
上海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巡礼|无怨无悔 守护洱海十余载
Xinmin Evening News
图说:有着三十八年党龄老党员孔海南十数年默默扎根污染水域一线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做洱海的守护者,我无怨无悔!”这是一位有着三十八年党龄老党员的心声。十数年默默扎根污染水域一线,用坚守和奉献践行党员的誓言。他就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
日前,孔海南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师生面对面讲述了他带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教师团队,以实际行动坚持“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守护洱海的故事。2018年,这支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长期从事湖泊流域污染控制与治理,孔海南曾笑言:“名字里带个‘海’字,大半辈子都和水打交道,守护水是我的使命,我热爱这项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始,大理洱海,这个曾经以其丰富的物产和清洁的水源哺育着大理一代又一代人的“母亲湖”,长期遭受湖水富营养化折磨。曾经风光旖旎的洱海水环境的恶化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洱海保护被纳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在这场洱海保卫战中,孔海南和他的团队联合中国环科院、中科院水生所、中国农科院等几十家单位,用十数年的积累、五年的实践、三年的攻坚收获了丰硕的治理成果,使洱海的水质从浊到清,连续3年保持在国家II类、Ⅲ类水质标准。
十余年来,团队共有师生1000余人次驻守洱海等河湖治理一线,目前常年有20余名师生在大理等地进行实地科研,共完成野外样品采集30000余次,分析水质指标160000余次。他们把课堂从教室搬到了洱海边,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做实验,是每天洱海水质监测的必修课。每天早上八点半出海后,到下午四点半34个采样点全部走完,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