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率不足半数,共享自习室已经风光不再,咖啡书吧图书馆强势分流
Beijing Daily
紧凑的小隔间、明亮的护眼灯、标准高度的桌椅……这两年,主打“沉浸式学习氛围”、曾经走红的共享自习室风光不再,有的无奈倒闭,有的正在尝试转型。
早晨7时,大学生王悦从角门西地铁站出来,径直走进了旁边一座写字楼。王悦的目的地是楼里的一家共享自习室。“这一栋楼里就有三家自习室,每个我都去过,其中这家价格最实惠,环境也不错,所以我一直在此备战研究生考试。”
大学三年,王悦已经习惯了自习室里沉浸式的学习氛围,她见证了共享自习室的兴衰,“或许是因为高校停课、各大图书馆闭馆,疫情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共享自习室特别火爆,有时甚至需要凌晨抢座。”
跟随王悦的脚步,记者来到了这家自习室。到了门口,王悦熟练地打开微信小程序,找到预约页面,录入健康宝和行程卡截图后点击“开门”,只听“滴”的一声,玻璃门自动开启。
进入自习室,眼前的景象却和王悦口中的“火爆”大相径庭——房间中央,两排座位相对排列,中间有隔板间隔,间距不足一米。座位上,三四位学习者零星就座,剩下的20余个座位空空如也。往里走,房间转角处设置了两间玻璃单间,里面能容下两三位学习者,但均未使用。“最近这一年人少多了,不用抢座甚至不必提前预约,进来可以直接选座自习。”王悦说,偶尔人极少的时段,她会在玻璃单间自习,花着“标间”的费用就能享受“VIP”的待遇。
近日,记者在多个时段走访了多家共享自习室,发现上述情形并非个例。各家自习室上座率均不足半数,客流量大多在个位数徘徊。通过搜索大众点评,记者发现,共享自习室在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分布最广,共计100余家店密集坐落在各大高校周边。但就算是该区用户好评率靠前的自习室,学习者也未及半数。一自习室合伙人无奈地说:“学生都放假回家了,周末和晚上有几位上班族会来,工作日白天甚至有空场的时候。”
工作日午间,记者来到一家位于国家图书馆附近的自习室,里面共有8位学习者。“周末、假期人会多一些,但基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该自习室管理员介绍,今年五六月间,国图因疫情闭馆,自习室迎来了一波客流小高峰,“随着疫情好转,国图恢复开馆,客人又基本走没了……”
曾经火爆一时的共享自习室热度锐减,原因何在?记者来到工作人员口中的“竞争对手”——图书馆寻找答案。
已恢复开馆两个多月的国图,如今重新攒起了人气儿。北馆一至四层座无虚席,学习氛围十足,读者或席地而坐,或在阅览区的座位上隔位就座,安静自习。受防疫限流政策限制,来国图自习的读者虽没有往年多,但仍是“一座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