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芯片鱼”卖出3倍价 浙江德清水产大镇“黑里俏”的逆袭之路
Xinmin Evening News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王力中)眼下,正是“黑里俏”热销时节。位于浙江湖州市德清县禹越镇的6240多亩鱼塘里,“黑里俏”活蹦活跳,成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黑里俏’养殖产业在当地已有20余年历史,约占全省30%以上,去年年产黑鱼1万余吨,年销售额达3亿元左右。”禹越镇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看着眼前一条条两斤左右的“黑里俏”,已有20年养鱼经验的高福良意味深长地说,养殖旺了村子,却也差点让禹越背上生态环境出格的黑名。原来,养殖户为了提高产量,选择高密度养殖,一亩塘要约5000尾鱼苗。不仅使“黑里俏”的品质下降,养殖尾水的无组织排放对周边水体的影响也日益凸显,整个“黑里俏”养殖业经济和效益呈下滑态势,一度面临关停的窘境。
2017年,禹越镇在全省率先实施渔业养殖尾水治理,通过专业设施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水生环境等有效改善,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黑里俏”生态化养殖走上正轨,还一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尾水治理先行示范点。同年底,禹越镇组建“黑里俏”黑鱼专业合作社,注册“黑里俏”品牌,秉持“绿色、生态、健康”的养殖理念,打造区域特色水产品。
图说:德清禹越镇“黑里俏”“畅游”长三角市场。王力中 摄
“推行‘生态净养’模式,降低养殖密度。”高福良说,“治水”倒逼水产养殖业转型,不仅将养殖密度降低到每亩2000尾以下,还加快了尾水治理。
在禹越镇木桥头村的尾水集中治理点,宛如走进了一座生态公园,只见鱼塘排出的养殖尾水经过生态吸附、生物净化等处理后,变得干净清澈。入口处的电子大屏,显示着禹越镇每一处尾水治理点的进水口、出水口各项指标的监测数据,方便村民监督。
据养殖大户章其明介绍,他按照养殖标准对水质、活鱼进行检测,坚决不用任何违禁药物。“要卖的‘黑里俏’,按照规格大小分放进暂养池。在池里经过暂养净化后,肉质更鲜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