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话题】美债长空 为何美股却能反弹?
The Epoch Times
债市通常是美股涨跌趋势的晴雨表,但最近两者的表现却开始分道扬镳,或透露诡异的讯息。一方面,债市在美联储高调升息的阴霾下持续走空,美国10年债殖利率由去年底的1.51%升到周二(22日)的2.381%,创下2019年5月以来新高,自2020年8月的低谷0.52%迄今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空头走势。
另一方面,美股三大指数虽然2022年迄今全面下挫,跌幅4%~10%,但3月迄今却上扬2.6%~3.1%,与债市的空头走势背道而驰,在美联储高唱鹰调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出。
笔者解读,债市参与者大多属性相对保守的投资人,他们预期美联储2022年至少升息7码,2023年可能持续升息5码以上,甚至有人预测今年5月和6月将分别升息2码,以对抗美国持续高涨的通胀情势。
美债殖利率的前波高峰是在2018年10月的3.24%,当时的背景是美联储一年之中升息4码,在通胀仍属温和的情况下进行预防性的升息,意在将利率正常化,以扭转长期超低利率的现象。而2022年3月启动的升息循环,则是通胀温度升高到7.9%以后的事后补救,情势相对危急。
股市对于这两轮美联储的鹰派升息同样出现逼近熊市的反应。2018年股市主要跌幅在第四季,当美联储升息进入尾声之际才一度跌幅超过20%进入熊市。2022年却是美联储3月升息之前就开始下跌,代表科技股的纳指自2021年11月的高峰一度回跌超过20%落入熊市,标普500指数也一度自高峰回跌约15%。
相对于债市近期持续反映美联储鹰派升息态度而持续走空,美股近期的表现似乎由于先前的“预防性下跌”而出现“舒缓性反弹”。现在的关键问题是,美债殖利率是否会再度冲破2018年的3.24%天花板?悲观者担心若超过3%恐引发股市更大的海啸。乐观者则认为不宜过度解读总体面利空,跌深的股价反而有利长期投资人的青睐。
债市参与者往往以总体经济面出发,从通胀的角度预期企业成本将全面攀升,加上美联储升息和未来潜在的缩表将抽走市场过剩资金,认为债市将走空,股市若不走空也至少低迷很长一段时间。
笔者以为,这类的看法往往“见林不见树”,忽略了个别产业和个股成长的差异性,也忽略了美国优质企业长期竞争力已不断提升,只要不出现金融大海啸,绩优企业获利成长仍可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股价的估值未必就会出现类似金融风暴期间的全面性腰斩。这或许是近期美股表现相对债市平稳的一个关键原因。
另一方面,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在2月24日爆发,美股在战争酝酿之前就已领先下跌一段时间,该事件让信心不足的投资人加速离场,反而有清洗股市浮额的意味,因而道指和标普指数在2月24日当天创下今年最低价并盘中触底反转,此后也没再触及那天的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