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园财经】中企困境:内需无望 国际化遭壁垒
The Epoch Times
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的困境越发严重。不仅外国公司和投资者在撤离中国市场,中国本土企业和资本也纷纷出走,去国际上寻找投资和贸易机会。中国的对外投资和国际贸易金额在2024年上半年都创下新高,但是这条路能走多远?
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的困境越发严重。不仅外国公司和投资者在撤离中国市场,中国本土企业和资本也纷纷出走,去国际上寻找投资和贸易机会。中国的对外投资和国际贸易金额在2024年上半年都创下新高,但是这条路能走多远?
中资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一方面,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大萧条,不但个人消费极度萎缩,地方政府也无钱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国际上开始对中国商品征收高关税。此外,国内资本市场跌跌不休,而大洋彼岸以及周边的日本和台湾等国的股市迭创新高,中国证券资本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出海找机会。本文仅涉及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资金,姑且不谈证券资本以及那些巨量的灰色中资的外逃。
2023年外资加速撤离。2023年是外国十多年以来首次减少对中国投资的一年。根据中共商务部的数据,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下降至1.1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460亿美元)。据中共政府网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4,989.1亿元人民币,约合不到700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9.1%,表明外资在加速撤离。
据中共商务部统计,截止2004年4月底,中国累计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为9,901.3亿美元。当时的1万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20万亿美元都不止。联合国贸发组织发表的报告显示,中国在2010年吸引外资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发展中国家第一。中国香港吸收外资首次跃居全球第三。此后的十余年里,中国吸引的外资规模每年都在千亿以上,中国成为外资的宠儿,外资成为中国的经济繁荣的主要因素。
但随着中共在香港、台湾、新疆以及诸多人权问题的恶劣表现,中共与国际关系急剧恶化,最近几年,外国对中国的投资增长趋势已经开始逆转。
最近在大陆经营了20年的台湾知名餐饮品牌鼎泰丰宣布,将于今年10月31日关闭其在中国的14家分店,并资遣约800名员工。同样,IT巨头IBM也在最近宣布关闭其中国研发部门,裁员超过1,000人。丰田、三菱、本田、日产和现代这些汽车业巨头都在缩减在华业务。这些企业的撤离并非个案,而是反映出更多的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悲观。
贸易方面,国际上开始对中国征收高关税。2000年以来中共利用国际市场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国际社会本来期望通过经济的繁荣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但时至今日,国际社会彻底失望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开始对中国慢慢关闭了。
面对国内消费市场大萧条以及国际上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高关税,中资企业的应对之策是直接到境外投资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