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合作协定》尚未续签 美国担心什么?
Voice of America
《美中科技合作协定》的有效期到期,至今尚未续签或延长。分析人士表示,此协定涉及的范围广泛,要全然终止不容易,比较有可能的发展是对于协定进行重大调整与重新谈判,而这也可能会连动影响到美中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工智能(AI)对话机制的建立。
分析人士还说,如果该协议终止,对美中双方都不利,尤其对中国的损伤更大。
已有45年历史的《美中科技合作协定》在2月27日到期,但截至目前为止,双方尚未续签或延长。该协定是在1979年1月中共领导人邓小平访美时与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的,是美中建交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正式合作协定,确立了双方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框架,也是帮助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重要关键因素之一。该协定的重要性在于发展出非常广泛的美中科技合作生态系统,包括农业、能源、太空、卫生、环境、地球科学和工程、教育等领域,并且不只有人才与技术的交流,更包括大学、公司、专业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互动合作。
大约每5年续签一次的《美中科技合作协定》原本在2023年8月27日就已经到期,上一次续签是在2018年。去年8月,两国政府决定延长6个月再谈判。但到现在已经3月了,双方还是没有动作。
美中关系转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研究项目主任李明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美中科技合作协定》主要是从官方机制的角度让两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有了法律基础,为双方在各行各业的交流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是过去几十年来美中关系不断发展、不断加强的一个重要面向。
“现在针对这个协定发生的这些变故,主要就是因为美中关系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李明江说 。
他表示,过去美中能有这样的科技合作协定,并且在很多领域得到执行,是因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根基是“接触”,但现在美国把两国关系定义为“战略竞争”,并在高科技或一些技术领域对中国进行限制与打压,正是这种美中关系大背景的变化,才会给美中科技协定带来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他说,其次,美国也不希望看到中国在科技方面迎头赶上美国,甚至超越美国,所以它利用各种方式,包括出口管制、制裁,也包括可能缩小科技协定交流渠道等方式,来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中国科技进步的目标。
一些分析人士说,当前美中之间的互信十分薄弱与不足,加上中国崛起,已非当初1980年代或1990年代的中国,是美国尚不续签的主要原因。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一逵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在《美中科技合作协定》的合作中,中方会限制美方研究人员对某些在中国领域进入与使用的权限,在数据分享与实验结果的公布上似乎也会打折扣,甚至在某些美方资助的研究项目上,也会拒绝美方研究人员的访问。而该协定虽也能让中国的人才赴美学习,提供资金让中国发展其基础科学实力,但有研究显示,在2017年,美国发现中国提出的400多项专利都与协定当中的合作项目有关,并且这些专利甚至都已商业化,但美方并未从中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