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伍迪来去夏令营》影评:爱捣蛋的鸟 促成死对头化敌为友](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4/04/id14224732-675634-700x359.jpg)
《啄木鸟伍迪来去夏令营》影评:爱捣蛋的鸟 促成死对头化敌为友
The Epoch Times
“啄木鸟伍迪”是美国卡通界著名的捣蛋型角色,不过在最新的相关作品《啄木鸟伍迪来去夏令营》(Woody Woodpecker Goes to Camp)中,他的冒险经历也成为两个死对头团体和解的契机,让故事具有足够的温馨与欢乐色彩。
故事背景为,啄木鸟伍迪老是与人类发生冲突,因而被视为麻烦制造者,最终被赶出原本居住的森林,此后它便来到夏令营营队“武虎营”的营地,打算将当地视为新家。不过,武虎营与邻近的“武狼营”是多年来的死对头,而且也面临失去场地的危机。不想再失去新家的伍迪,自然不会坐视不管,而它的奋斗过程则无心插柳柳成荫,意外成为两大营队化敌为友的契机。
与一般的动画电影或真人电影不同,本片是将动画角色与真人演员、真实场景结合的作品,因此故事发展的过程中,观众能感受到动画角色融入现实世界后,所产生的诸多乐趣,让动画独有的夸张效果与真人作品的现实面貌,两大风格恰到好处地融合。
就主角伍迪而言,这是一只形象鲜明的拟人化动物,其身为啄木鸟的“啄木”功力,在片中得到有力塑造,能雕塑出各类精美物品或艺术品,而且完成的速度极为惊人,迅速奠定宛如动物界超强木匠的形象。与一般鸟类相比,它的翅膀则化身为灵活的双手,而且仍无碍其展现鸟类的飞行能力,身体的伸缩弹性也较为突出,能让角色一举一动的外在形象,成为乐趣来源。
捣蛋形象鲜明,是伍迪的另一项重要角色特色,一场与人类网红的大战,能让其对物品的破坏力得到有力刻划,并让伍迪最终被赶出森林显得事出有因;而来到新家武虎营的营地后,其生活举止、与他人的互动,也能持续体现麻烦制造者的面貌,让武虎营面临的存亡危机,直接与它的举动呈现正相关。其如何摆脱负面色彩,并拿到象征个人成长的“团队勋章”,则让角色个人成长曲线成为潜在看点。
伍迪或许调皮色彩鲜明,不过其角色定位仍属于好人范畴,《啄木鸟伍迪来去夏令营》便从角色形象对比来做出明显区隔。片中除了伍迪外,还有其他动画动物角色—秃鹰巴兹,其总是抱有邪恶想法,自初登场起就与罪犯的定位直接挂钩,各种举止也与恶意密切相关,连带也让本片具有正邪大战与动物交锋的看点,不会仅止于喜剧的欢乐性。同时,巴兹还延伸出寻宝这项伏笔,能为故事增加额外悬念。
就人类面向而言,武虎营、武狼营两大营队的恩怨情仇,是片中的重要设定。该戏码的诠释除了当下的交锋与敌意外,还具有历史厚度,营造恩怨由来已久的氛围,使往后突破隔阂、化敌为友的走向显得更有分量。除了恩怨层面外,武虎营在营队竞赛中的表现,更屡屡输给武狼营,这让人类戏码还包含弱者设法实现蜕变的面向,剧情观赏性更为丰富。
伍迪设法带领武虎营克服当前困境,则是《啄木鸟伍迪来去夏令营》的重头戏,许多戏码聚焦在日常训练,尽管属于前奏性质,但秃鹰巴兹的搅局能让娱乐性升华。(以下涉及剧透)此类戏码的面貌较为多元,部分桥段能充分体现“做坏事必有报应”,借着巴兹的捣乱屡次自食恶果,创造诸多场面乐趣;部分戏码则突显巴兹的阴险,使伍迪的上当受骗,成为替主角阵营创造挫折的要素,故事发展得以有更多波折。
武虎营与武狼营两大营队的正式对决,则让营队交锋的层面正式白热化。过程中的赛事称得上较为多样化,包含通俗性的划船竞赛、大胃王比赛、比腕力,还有应对各类高难度设施、拼速度与耐力的特殊竞技、说鬼故事等面向,使营队竞赛的戏码较为丰富,视觉与场面特色也更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