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武术与舞蹈的跨界碰撞
Beijing Daily
舞蹈与武术的跨界呈现,是舞台作品中并不少见的桥段。香港舞蹈团跨界艺术作品舞×武剧场《凝》昨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公演,却为北京观众呈现了一个意想不到又充满中国气韵的全新尝试。 舞×武剧场《凝》,是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杨云涛及多位舞者,进行“中国舞蹈与中国武术之交互研究与成果呈现计划”创作的作品。在三年的时间里,他们跟随武术师傅学习南方武术,将中国舞蹈与武术招式、精神融合,编创出的《凝》于2020年首度在网上放映,一举获得香港舞蹈年奖“杰出网上制作”。这次是该作品首次在内地公演。
作为舞蹈剧场,《凝》的呈现非常先锋,给人最大的震撼是它没有明确的剧情发展线。大幕开启后,十几位舞者在舞台上站立,用一串不断重复、节奏逐渐变化的马步开启演出,在前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表演几乎没有背景音乐,间或两声鼓声,抑或是梆子声,让舞者变化了节奏。忽然,舞者向前出拳,展现出快、准、狠的劲道与爆发力,呼吸声与拳风都在耳边。就这样,《凝》进入了武术与舞蹈交融的世界,或呈现爆发力,或展现生动多姿的招式,或大开大合地舒展动作,将蔡李佛拳、白鹤拳、洪拳三大派别的武术招式意象化地展现。
香港舞蹈团的这次跨界,并不只是想把武术融入舞蹈,变成一台“充满武术味道的表演”。用舞蹈团总监杨云涛的话说,他们更希望吸收中国武术的精神。中国武术讲究“气”和“意”,这并不存在于西方舞蹈体系。从现场来看,这种结合比较成功,有一个场景令人印象颇深,舞者们在舞台上“行走”的走位很多,相互之间形成了奇妙的气场,有时让人觉得气韵流畅,有时,队形的紧凑变化突然呈现出压迫感与局促感,配合着音效与背后多媒体屏幕上线条的变化,突然让人感觉到“气场”变化。
若从技术层面讨论舞蹈与武术的融合,纵使它们都表现为身体的运动,但内在发力方式并不相同,跨界尝试中一定充满碰撞。香港舞蹈团的舞者们在三年的训练中也会“纠结”,为什么武术马步的膝盖要内扣,而舞者习惯的发力方向是外翻;西方舞蹈讲究的“开绷直”,显然不太符合中国武术的要义。杨云涛说,三年中,舞者们只学习了这三家拳法各一个套路,若以动作论,每套拳法打完也就不过一分钟。但舞者们“磨”了三年,他们一直在尝试打破固有的肢体运动模式,在武术的刚劲与舞蹈的流动性中寻找结合点。
值得一提的是,舞蹈的表演讲究情绪,但武术的哲学却要“忘情”,甚至需要进入“入定”的状态,在这一点上,《凝》的意义正是“心凝则形释”,这也是它选择没有明确故事线的原因。这可能会让人看不懂,但这就像看书法一样,比如草书,有时候你也不确定它写的是什么,但文字本身的线条、走势、变化,就会让人产生触动。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韩轩
流程编辑:u032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