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灯长歌》——一部消失的泥土之歌,一部走向未来的大地之歌](https://bjrbdzb--bjd--com--cn--ca49c18pd.3pco.ourwebpicvip.com/bjwb/mobile/2022/20220506/20220506_014/20220506_014_18731.jpg)
《元灯长歌》——一部消失的泥土之歌,一部走向未来的大地之歌
Beijing Daily
读傅菲的散文《元灯长歌》,总使我想起另外一位散文家苇岸。“泥土就在我身旁”的苇岸,以乡土为对象,用质朴而简约的文字深情讴歌农业文明,表达着对乡土精神的眷恋;而傅菲更多时候对乡村的勘探,勘探地域文化、勘探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时的乡村现状、勘探乡村的生态伦理,他把乡村当作眺望这个世界的视角,渴望与之建立起特定的联系。
傅菲说:“我血液的上游,是一条河流的出生地。它是我观看、审视这个世界的坐标原点。”
某种意义上,傅菲始终还是个农人。他在寻找着土地的另一种未来:当传统乡村渐行渐远,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故乡是否能成为我们精神的原乡?傅菲给出了答案:
“我的双脚深深陷入土地,我的根须在土地下交错。我知道一粒谷种通往大米所走过的隐秘之路,正如一个家族枝开叶散。我和土地上的人血脉相连。土地是他们的证词,也是我的证词。”
或许,在傅菲看来,只有和土地建立隐秘联系的人,才能真正发现土地的未来。
一盏永不熄灭的故乡之灯
元灯是渊源、希望之灯,也是初始之灯;它是起点,也是终点。
元灯的故事是从死亡讲起的。弟弟的暴毙、妻子染疫而死、父亲故去……一系列惨痛事件拉开了大时代一位“纨绔子弟”的人生序幕。这个“纨绔子弟”叫傅元灯,他是傅菲的公(祖父)。当傅菲的太公傅文标用“元灯”这个词来命名他儿子时,寓意不言自明。
“我还是十几岁,公常常对我说:什么都可以丢,人不可以丢,什么都留不下,人要一代代留下去。”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