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都冒了很大风险”——国产新冠特效药诞生背后的故事
Beijing Daily
凌晨1时16分,江苏无锡,药明生物厂房的大门缓缓升起。载着首批共计100人份抗体药物的货车缓缓驶出大门,驶向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厂房外的电子时钟显示,这一天是2022年7月7日。 1108公里外,腾盛博药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罗永庆夜不能寐。在全力冲刺27个月后,他终于等到这一天:长效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实现商业放行。
“等的就是这一刻!”2022年7月7日7时10分,北京创新药企腾盛博药正式对外宣布,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中国商业化上市,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新冠病毒特效药诞生了!
时间回到两年前。2020年1月27日,武汉因疫情停摆第5天,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在微信朋友圈发出邀约——招募合作开展新冠疫苗药物研发的“小伙伴”。
时间紧迫!两周前的1月12日,中国向世界公布了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同一天,武汉已累计报告确诊患者41例,其中死亡1例。张林琦曾带领团队,深耕艾滋病等重大病毒性传染病致病机理的研究。他敏锐地意识到,在大疫面前,要突破常规,尽可能汇集多方力量。4天后,腾讯基金会向清华教育基金会捐出500万元,用于支持新冠病毒药物的科研攻坚。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对新药嗅觉极其敏感的腾盛博药生物制药部门负责人朱青也在第一时间飞回北京,联系张林琦团队,共同研究成药的可能性。“为中国人研发新药,这是我们的初心。”
翻开腾盛博药创始团队的履历,堪称豪华,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吉利德、默沙东……几位创始人曾经任职的企业,都是制药行业的龙头。熟悉医药的人知道,长期以来,美国是创新药研发的大本营,绝大部分全球新药都是先在美国批准上市,进入中国市场则要等上5年至7年。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