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健保财务拉警报”应对座谈会 专家分析](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5/01/id14414533-2501152210412378-700x359.jpg)
“台湾健保财务拉警报”应对座谈会 专家分析
The Epoch Times
台湾公共策益、台湾智库等多个单位15日共同举办座谈会,就:“健保财务拉警报:点数、药费、人力谁先赢?”,邀请学者专家与会分析。
主持人、CET Academic Programs台湾中心主任张竹芩开场表示,台湾健保已成立三十年,面临人口制度和医疗照顾服务变迁的挑战,而不同世代对健保也有不同想法,需要充分讨论,才能做出适当的调整应对。
台湾智库民调与舆情中心主任郭玫岑表示,近期,针对国民党提出的“老人福利法”修正草案,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支持者认为,这是宪法保障健康权的具体落实;但反对者则担忧,此修法可能让健保财务更加恶化,此外,可能也将加剧世代间的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郭玫岑提出几项数据,台湾在全球资料库网站全球医疗照护指数中,位列全球第一。此外,民众满意度高达也91.2%,然而,一线医护人员对健保制度的满意度仅有33%,这与一般民众的高满意度形成强烈对比。她指出,这种情况使得在医院却面临近健保实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护理人员与急症科医师出走潮。这波出走潮造成医院人力短缺,病房关闭、手术延宕以及急诊壅塞等问题。
面对这些严峻挑战,她认为在时代转变的浪潮中,需要更多元且理性的对话来推动改革,也期盼能透过讨论能促使更多人关注全民健保的未来,让大家共同守护这项台湾珍贵的社会资产。
台湾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郭年真认为,健保是台湾民主化以来最重要的社会安全保障制度之一;健保有效提供全民财务协助,减轻民众就医负担和风险。去年总统大选时,所有候选人都将“国民健康保健支出从GDP 6%提高到8%”列为选举政见,显示对医疗保健领域加强投资,已是跨党派共识。
郭年真说,争论在于这笔钱该用在哪里?重大疾病的尖端疗法、最新药品、改善医疗服务人员劳动条件与待遇⋯⋯等等,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复杂的问题难有简单的解决办法,还需要更多人与青年世代关注全民健保的未来,寻求共识。
中华民国开发性制药研究协会秘书长陈全文指出,每个人都希望活得长久、活得健康,因此投入医疗保健的资源是投资,应视情况扩张,而非愈少愈好。世界各国药费约占整体医疗支出的20%,台湾却高达29%;这并非药厂牟取暴利,而可能是台湾整体医疗服务支出、即分母过低,造成药物占比高的假象。合理的药价能让新药和新疗法在台湾优先上市,而合理的医事人员待遇则可避免“医疗出走潮”,确保医疗品质,应加强投资。
立法院厚生会执行长陈柏同分析,台湾医疗表现最好的是可近性,民众容易取得医疗照顾,但整体成效——包括平均寿命和癌症存活率等指标——都逊于韩国,显示台湾医疗仍有很大进步空间。首先,全民健保有“公平正义”的议题,台北每2百多人就有一位医师,但在某些偏乡地区则是数千人才有一位,凸显城乡差异。其次,医事人员薪资冻涨多年,且疫情后劳动环境恶化,更让一线人员感到无力及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