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里长山”的顺义,都有哪些民间传说?
Beijing Daily
顺义曾是北京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全区境内绝大部分都是平原,唯有东北、西北和东南三个角落,有一些散落的山脉。其中东北部的山脉位于龙湾屯镇境内,属于燕山余脉,如今是旅游胜地——五彩浅山;西北部的山脉位于北石槽镇境内,亦属于燕山余脉;东南部的山脉,相对比较独立,因其属于平谷盆地西侧的丘陵,系亚欧大陆东侧局部挤压隆起抬升形成,海拔不算很高,基本在100-200米之间,长约二十华里,因此当地人也称之为“二十里长山”。 在这二十里的绵延群山中,流传着很多民间传说,也散落着不少古代建筑的遗迹,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和品味。
蟠龙山下起行宫
二十里长山,西起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和杨镇交界处的蟠龙山(当地人也简称为“庞山”,亦名“傍立山”),向东一路绵延,直到大孙各庄镇东南的吴雄寺村附近。最西侧的蟠龙山是二十里长山中海拔最高的山峰,旧时高达213.16米。另外还有华山,海拔比庞山略矮,其余则多为低矮的山丘,包括户耳山、椒园山等十余座小山峰。
据文献记载,蟠龙山北侧的峭壁上有一座古洞,洞口上倚峭壁,下临深涧,洞内颇为宽阔,可容纳数十人,但要想进到洞中必须身手敏捷才行。据传当年曾有一位高姓人士为躲债藏于洞中,故该洞亦名高家洞。蟠龙山另一个山名“傍立”(也有说法叫“旁山”)很值得推敲,其发音不似普通话,或为少数民族语言的某个词汇。近年来,傍立山的东南不远处、客家庄村出土了辽金时期的石刻坐虎,该石刻从规制上看应该是一座大墓的神道石刻,一米二的高度也足以说明该墓葬的规模应该不小,因此有学者推断“傍立”的山名应为“城堡”之意,山旁是否曾经有与这座墓葬相关的防御性建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乾隆皇帝对这座带“龙”字的小山颇有兴致。乾隆九年(1744)他写了一篇《蟠龙引》的小文:“我闻金陵自昔称龙蟠,千秋形胜想像间。奕奕瑶光照蓟野,蟠龙亦得名兹山。江南江北不异地,天龙游戏同归禅。狮峰鹫岭讵狮鹫,何如九二见在田。南阳卧客吾心企,敢夸乘六以御天。”南京自古就有虎踞龙盘之地的说法,这一年,乾隆的南巡还没有开始,关于江南的风景都还只停留在他的想象中以及他人的描述中。然而在北京这片土地上竟然也有一座名为“蟠龙”的山,可谓是一个巧合。于是,乾隆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虽然即位刚刚第九个年头,但希望能够得到贵人相助,更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一位诸葛孔明,来辅助自己成就一番大业。
后来,乾隆皇帝在此设立了一座行宫,乾隆皇帝也得以近距离感受它。清代,皇帝每年要前往东陵祭祖,当时有两条重要的路线。其一是往东经通州,过燕郊、三河、白涧等地,到达清东陵。其二则是往东北方向,至顺义县城西侧的三家店,然后过潮白河向东,经杨镇、大新庄、盘山后抵达清东陵,这条线路也是帝后前往丫髻山进香,或往盘山游赏的重要通道。经过多年的营建,在这两条线路的沿途,修建了十几座行宫,第一条道路有烟郊(即今燕郊)、白涧、马神桥(即今马伸桥)、邦均行宫等,第二条道路则有三家店、大新庄行宫等。
大新庄行宫最早修建在蟠龙山南麓,行宫最初也叫蟠龙山行宫。不过这座行宫没用太久,乾隆十九年(1754),行宫被迁建到了该山的东北侧,即今顺义区张镇的行宫村所在地。为何迁行宫,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第一是原行宫位置比较偏南,御路需要绕行;第二则是距离蟠龙山较近,多雨季节行宫会受到山洪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