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美到處「拱火」威脅世界和平\宋魯鄭
Ta Kung Pao
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不顧國內外的反對堅持竄訪台灣,顯示了美國對世界的高度不負責任。其實這種行徑實是美西方的常態,並不僅僅是在台海。像俄烏衝突已近半年,世界面臨糧食危機、能源危機,更重挫事關人類命運的氣候保護。除了俄羅斯攸關核心利益難以妥協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是在於歐美出於私利強勢介入。
本來從歐洲角度講,它對俄羅斯的自然資源高度依賴,不僅天然氣需求高達40%,其他重要的稀有金屬如鎳依賴更高達90%,更重要的是自然資源與歐洲戰略自主密切相關,所以一般認為歐洲除了口頭譴責外,不會有太多的實質行動。畢竟烏克蘭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但並不是歐洲的,俄羅斯能夠為之拚命,歐洲卻犯不着為它犧牲多大利益,但是歐洲和主要國家有更大的自我利益。
破壞地區穩定以謀私利
首先經過主權債務危機、英國脫歐和新冠疫情的衝擊後,日益脆弱的歐盟最大挑戰是重塑凝聚力和團結。俄烏衝突如果歐盟不作出成比例的反應,其權威將會很大程度喪失,中東歐的離心傾向將會前所未有的擴大。在歐盟看來,這並不僅僅是俄烏之間的衝突,而是直接影響到歐盟穩定和前景的一場衝突。
其次,法國作為歐盟核心國家,而且恰好是歐盟輪值國主席,這場衝突中有很大發言權。但一方面法國能源主體是核能,對俄羅斯依賴不大,假如是德國就會不一樣。就如同德國擔任輪值國主席時就能推動中歐投資協定,其他國家就辦不到。另一方面則是法國正處於大選前夕,在民意的壓力下沒有哪個政治人物敢於妥協。這場衝突發生後,堅持親俄立場的只有極右候選人澤穆爾,結果卻導致他的支持率大跌。
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方面就體現在大眾對越來越多公共事務的參與。民意不僅對國內事務,就是對國際事務也越來越有影響力,但民意往往不一定是理性的,而且極易變化。一戰前各國的民意就是如此。如果政治人物被民意裹挾或者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迎合民意,則往往會違背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