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归来“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揭幕
The Epoch Times
6月15日,镌刻着收集到的第一批逃港罹难者名字的“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在新泽西州“恒福墓园”揭幕。数十名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成功逃港的广东知青,如今已七老八十、白发苍苍,他们聚首于纪念碑前,遥想当年为了自由投奔怒海的惊心动魄,幸庆自己的九死一生;此时此刻,他们更想念那些“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在逃港途中或葬身大海,或饿死在长途跋渉路上,或摔死于悬崖峭壁下——“用生命换取自由”的同学、同仁、知青队友。
6月15日,镌刻着收集到的第一批逃港罹难者名字的“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在新泽西州“恒福墓园”揭幕。数十名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成功逃港的广东知青,如今已七老八十、白发苍苍,他们聚首于纪念碑前,遥想当年为了自由投奔怒海的惊心动魄,幸庆自己的九死一生;此时此刻,他们更想念那些“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在逃港途中或葬身大海,或饿死在长途跋渉路上,或摔死于悬崖峭壁下——“用生命换取自由”的同学、同仁、知青队友。
这些有幸活到今天,自称“死剩种”的有情有义的“卒友”(那时把逃港叫“督卒”),感慨万千,泪洒纪念碑前。他们凝望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纪念碑前献上鲜花,摆放鲜果、三牲、元宝、香烛拜祭,全体默哀、三鞠躬、致辞予以缅怀。
纪念碑上书:“在无依之地上空飘荡的孤魂,归来兮,天涯何处无芳草?愿你们从此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安息。美加广东同学 敬立”
逃港幸存者曾在2014年5月1日在香港新界大鹏湾吉澳岛鬼吊角,为当年的偷渡蒙难者立起一块墓碑。虽然石碑在人迹稀少的偏远小岛上,甚至墓碑上只是隐晦地写着“越山越水越界,越海英魂永存”,但它在地面之上仅存在了两年,岛上的居民怕惹麻烦,要求把碑迁走,逃港幸存者就把碑埋在了地下,后来只能到不同的岛上举行纪念活动。到2020年香港“国安法”实施以后,每年拜祭几乎再不可能,他们便与现在美国落地生根的逃港者商量,把纪念碑建在美国,让这些屈死的冤魂,在自由世界能有个永久的安身之所。
参加仪式的当年逃港知青唐伯鸿说:“纪念碑原来立在香港,但现在大环境变了,今天连纪念死人的碑都要逃,亡灵都要逃,很无奈。”
当年家住广州东山合群路、1966年从广州七中毕业的容锦爱,因为出身于资本家家庭,父亲是右派,虽然她科科第一名,但不能考大学,只能去农村,“那时评工分,按照给我的工分,我分到的粮食都不够吃,我为了上大学、为了不饿死, 我必须要逃港。我知道逃港是很危险的,但在最底层的我,生不如死,还不如赌一赌。”
“我已经预备要死了,那时候,在中国很惨了,生不如死,要是中途不幸死了,也值得。所以我那时候,只有一个想法:活着去香港。”容锦爱说。
容锦爱和妹妹在1971年5月17日那天一起走,先是坐船到中山,之后骑单车到了山边,在山里走了5天,有一日天黑了,她的妹妹喊累,坚持不走,她们躺下休息,第二天天亮醒来,才发现她们睡在了悬崖边上,只要往前走就会摔下悬崖,惊险万分。走完山路后,她们下水,在水里游了两天到了澳门,再由蛇头带着到了香港。“我在香港读了大学,然后1972年留学来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