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古都 品味京韵
Beijing Daily
沿着钟鼓楼、太庙、颜料会馆,开启一场阅览壮美中轴之旅;走进工体、751D·PARK、北京奥林匹克塔,感受朝阳文化新貌;泛舟运河之上,领略两岸蓝绿交织,体验副中心未来之城的勃勃生机;徜徉千年古刹、观摩“燕京八绝”非遗,领略时代印记与现代生活相交融的京西文化特色……昨天,来京参加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中外嘉宾分为四路,深入北京的文化印记,阅览大美北京,品味京城之韵。 登上钟鼓楼聆听“时间的故事”,到太庙感受历史余韵,见证百年会馆焕彩重生……昨天,中外嘉宾参加2023北京文化论坛东城区观摩,开启一场阅览壮美中轴之旅。
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是首都的一张金名片,纵贯北京老城,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为“天下无双之壮观”。中轴线最北端,鼓楼和钟楼相望而立。它们曾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也是全国现存钟鼓楼中保存最为完好、体量最大、报时器具最具规模的一组古代建筑。暮鼓晨钟,回响百年,引发今人与古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鼓楼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嘉宾们走进一场“时间的故事”数字沉浸展,了解钟鼓楼的建筑特色、以“暮鼓晨钟”报送北京标准时间的工作流程;探索中国传统计时方法蕴含的智慧,钟鼓楼周边地区的民俗与商贸;通过沉浸光影秀《共鸣》,领略时空交织营造的别样美感,在虚实交错间和历史进行一瞬的“会晤”。古老建筑与数字技术碰撞出绚丽火花,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是北京鼓楼保护展示工程的有益成果,也是充分展示中轴线沿线古建筑魅力,推动周边街区综合整治和有机更新,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
观摩第二站,中外嘉宾来到坐落于天安门旁、紫禁城南的太庙,漫步于文物古建之间,聆听历史的余韵。太庙古建筑群中,金瓦重檐,象征着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苍劲古柏,见证古都数百年变迁。2020年10月,太庙非文物建筑区域腾退、拆除和环境整治工作启动。东城区以中轴线保护为契机,持续推进老城复兴,完成太庙等重点文物腾退,加强太庙文物修缮和古树保护,稳步推进太庙历史文化展示,古都壮美空间秩序逐步得到恢复。如今,“大庙中轴——太庙历史文化专题展”正在展出,继续为观众讲述古都的故事。
青云胡同,三里河畔,好戏在颜料会馆上演:绛州鼓乐《牛斗虎》兼具力量与美感,舞蹈与民乐三重奏《春江花月夜》悠扬婉转,京剧《贵妃醉酒》选段唱尽古今悲欢……观摩第三站,精彩的表演引得嘉宾们掌声不断,昔日会馆的繁华盛景重现。历史上,前门东区商贾大户云集、梨园名角荟萃、各地会馆众多,其中颜料会馆便是由山西省颜料、桐油商人建于明代的一处集祭祀与观戏功能为一体的汇聚之所,后经多次修缮,成为现存为数不多的晋商会馆之一。近年来,东城区不断推进会馆活化利用工作,老会馆焕发文化新活力。2021年,“会馆有戏”演出在颜料会馆鸣锣开演,至今已举办包括昆曲、评剧、河北梆子等在内的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演出,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和好评。
与颜料会馆一巷之隔的韶州会馆,是东城区首批会馆活化利用项目之一。今年5月,该馆经过修缮后开馆,成为一处融合京味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综合性文化空间,嘉宾们在此观文化展、品地方茶、赏韶州兰,见证百年会馆焕彩重生。
在工人体育场草坪前畅想绿茵盛景、在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里看时装秀、在北京奥林匹克塔上俯瞰北京全景……昨天,140余中外嘉宾参加2023北京文化论坛朝阳区线路观摩,从不同角度感受北京文化的新面孔。
“现在我们正在通过的24号门,在北京球迷心中很特别。”当工人体育场负责人张昊介绍到这个细节时,意大利驻华使馆原文化参赞孟斐璇忍不住用中文发问“为什么?”张昊介绍,因为24号门正对工人体育场大院的北门,从外面进来观赛时步行距离最短,于是这里逐渐成了北京球迷的集结地以及铁杆球迷最爱的看台区域,被球迷们当作“家”。如今工体重装亮相后,在保持了原有建筑及装饰的三大特色外,还特意保留了24号门的编号和设置。“虽然如今的工体由原来的二层看台变为了四层看台,座位分区的编号已按照三位数划分,但是24号门作为一种文化元素依然保留下来,寄托着球迷的感情。”张昊说。关于这个小故事,孟斐璇还是第一次听说。“我就住在工体旁边,大修之前我经常来这里看比赛和演出。重新开放后,我还是第一次来,这里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