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明:良政善治需要市民廣泛支持與參與
Ta Kung Pao
文/葉建明
19日的立法會選舉被視為香港的一個新轉折點,意味著香港治理走向新階段,良政善治成為可能。
不過,香港的良政善治不能僅僅依靠少數人,它需要廣泛的社會基礎,民眾的支持與參與十分重要。19日的立法會選舉,就是選民對良政善治的民主參與形式,也同樣被視為市民對香港良政善治的期待。此次選舉選民負責任地選出立法會議員,代表他們對政府行使某些權利,對地區治理提出建言,並協助政府解決民眾渴望已久的經濟民生問題。
現代社會里,選民積極參與選舉投票,既是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也是選舉後社會治理結果的承受者。今天我們積極參與選舉,第一,可以選出更適合做議員的人為我們「代議」。這無論對香港還是對我們個人,都十分重要,與香港未來和我們個人利益息息相關。就如那句口號,「為港為己」投出一票;第二,我們可以選出具有多元化的議員。本屆候選人都團結在愛國愛港的旗幟下,但他們有不同政治理念,不同治港思維。而選民更是色彩豐富。不同價值觀的選民選出不同理念的人,才能在立法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激蕩著創新的思路。在觀念的互補互鑒,多元歸一的合力下,在一切為港為民的終極目標下,管治者的治理能力得到提高,僵化、刻板的治理將不復存在,良政善治在香港步入正軌;第三,參與投票也是選民對治理理念的一種表達。選票可以讓政府看到市民對何種治理思路更認同。此次選舉中,候選人談論較多的一個話題是北部都會區建設問題。這是市民的普遍關切,也是未來香港治理者將直接參與的重要發展事宜。選民對候選人不同思路的取捨,可以為政府未來建設北部都會區及雙城三圈規劃提供參考。可以這樣說,在此次公開、公平、公正的選舉制度下,選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必將成為選後社會治理結果的受益者。
有人會認為,我只有一票,並不重要。但是須知,所有的結果都是由一個個「一」而積累起的,沒有每個人的「一」,何以有「眾」,正是每個人的一票才能形成主流表達。雖然,民主不是由票多票少來證明,但行使投票權,是選民的民主權利。香港實現民主選舉的時間不長。回歸後,在「一國兩制」這一制度下,實現了「港人治港」,港人當家作主。行使手中的選票,選出心儀的立法會議員,是港人應當珍惜的權利。
未來的國際國內局勢及本地發展規劃,對香港的治理團隊提出更高要求。從本港來看,接下來的數年,香港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期,也必將面臨發展中的巨大困難。北部都會區計劃橫空出世,令香港各界振奮,因為這將帶來香港發展的巨變。不僅是地理髮展格局的變化,也將是經濟實現轉型的巨大變化;不僅大幅提升香港經濟內生動力,也將解決香港住房、就業、青年向上流動等多年的困窘;不僅實現香港本地發展,更將聯同深圳乃至大灣區,實現聯動發展。在融入國家發展中,香港東方之珠的光彩必將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