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野泳”:在高度管控的北京寻找一片绿洲
The New York Times
户外水域一直是北京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在疫情期间,政府实施了严格封锁和管控,但对“野泳”的管理政策模糊且收效甚微,这些露天泳池成了一些民众的天然“避难所”。
北京——在弯曲的混凝土立交桥下,喧嚣的车流之中,一堵绿色围栏背后,一个游泳之所在北京市中心召唤着人们。
这是一条细长的水流,在北京通常极为拥堵的最内层环路旁边,看起来不像是一个理想的游泳地点。水面上漂浮着隐约可见黏滑的藻类。一些地方气味有点刺鼻。
但对内行来说,这里是一片绿洲。
岸边种着一排柳树,一个混凝土平台正好可以当跳台用。一些常客把这个隐秘的地方变成了自己的家园:他们摆上了椅子、一个奶油色的人造革沙发,甚至还搭起棚子,在横梁上绑上塑料水壶,作为临时的淋浴点。
每天从早到晚,有20多人会进出这个意想不到的世外桃源,这里是一些当地人称为“野泳”的几个地点之一。他们在这里晒日光浴、聊八卦、吃外卖——当然,还游泳。最勇敢的人一年四季都在这里,即使在北京气温骤降至冰点以下的时候,也会带着破冰的刀子前来。
大多是老年人,且大部分是男性。但由于是野外,任何人都可以加入。
本月,在北京市区,一名游泳者在进入运河前伸展身体。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没什么可以不可以,反正也没有砖头也没有台阶,你有孙悟空的本事就下去游了呗,”60多岁的退休老人张晓杰的话语中提到了中国神话中的猴王孙悟空——以及下水的危险。
在北京这座高度管制的混凝土大都市中并没有太多自然的避世之地,发生在这些地方的这种擦边球行为也不多。在没有完全禁止的情况下,有关在城市水域游泳的政策是模糊的。但是几十年来,这些游泳场所一直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那些长期在北京生活的人,他们不愿意离开。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随着政府实施一个又一个社交距离控制,这里就更有避世的味道了。上个月,北京出现了新一轮感染暴发,室内游泳池被关闭数周。虽然现在已经重新开放,但许多地方仍然保持限制。
严格来说,河流也应该是禁区——因此,在新的疫情暴发期间,这里竖起了绿色围栏,即使病例减少了,它仍然留在那里。但是人们不理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