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京图说|晚清“拍客”
Beijing Daily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到过北京的外国人都在游记里提到过一位爱摄影的“杨老爷”。
英国外交官阿尔杰农·米特福德在1866年的家书中讲述了他对杨家的拜访:“杨老爷是位蓝顶子的三品官员,在兵部任职,但他每年还会有1万至1.2万英镑的私人收入……我在俄国使馆与他相识,他邀请我们去他家参加中秋节的晚宴。他在外城有座大房子……有个房间的装饰紧随欧洲的时尚,另一个房间装饰了很多把枪,还有望远镜、时钟、气压计、温度计等其他外国物品。他还有一间摄影棚……他还送给我们自拍的肖像。”
他还提到,像电报、铁路这些朝廷大臣都感到头疼的东西,“杨老爷”却很感兴趣,甚至还想在北京和山东之间架条电报线,以便能随时掌握自己在山东那边生意的状况。
这位思想超前的晚清官员就是杨昉,山西灵石张家庄人。其父杨尚文,字墨林,是清末著名藏书家。清末时其家族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北京等地开设的票号和当铺达一百余家,被称为“当杨家”,良好的经济基础为他研习西方科技提供了条件。
杨家在北京前门外有一所大宅名“莲筠簃”,杨昉在这里交友、会客,从事他感兴趣的科学实验等。
1870年11月9日,美国前国务卿威廉·西华德受邀去杨家做客,他的养女奥利弗在游记中写道:“杨昉,是位开当铺的‘红顶’商人,是北京最富有的三个人之一,曾在上海接受教育,接触了西方的生活方式……我们看到他的屋子里有化学药瓶和照相器材……他很熟悉摄影,给我们看了他为妻子拍摄的照片。”
1871年,英国摄影家、旅行家约翰·汤姆逊在杨昉家至少拍摄了7张照片,其中5张印在他的《中国与中国人影像》一书中。汤姆逊说,还会再次拜访杨昉,“教他怎样用在北京能弄到的材料配制冲洗照片的药水。”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