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从《觉醒年代》中“感知”革命先贤的精神诗意
Xinmin Evening News
这两天,《觉醒年代》被青年人“二刷”“三刷”刷不停:“我竟然迷上”“这些年我没有快进看的电视剧”“它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画面、每一首音乐都不容错过"......
图说:《觉醒年代》剧照。资料图 《觉醒年代》为什么会深深地感染年轻一代?关键是这部斩获多项白玉兰奖的作品串联还原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再现了希望改变中国命运的先贤们的生活场景,也让大家感知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温良的学养、有趣的生活、谦逊的为人、博大的胸怀,以及独立不迁的风骨。 送别,是往往令青年人泪目的主题,也深深打动无数观众。当温良如玉的胡适校长对陈独秀说“我迎先生到北大来,如今天凉入秋,却要送先生离开,不好受”时;当1920年,陈独秀 正 被警察 缉拿,李大钊送他出北京,两人相约建党,举起拳头发誓“我愿意奋斗终身”时;当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准备奔赴法国勤工俭学,蓦然回首微笑,镜头里穿插了他们刑场画面时.....无非一念救苍生,路途相会可有期? 真是被中国文明濡养出的这一批文化人、先知先觉者,面对国家命运的不堪,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他们发出了愤怒的呐喊。剧中,辜鸿铭见了陈独秀、胡适,总要用茶漱口一吐表轻蔑,但对蔡元培会把漱口茶直接咽下。蔡元培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代表:和而不同,真君子。正如台词中所说:“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宽容和厚道是我们读书人从小的习养,但是宽容和厚道,它不是没有限度的呀!”正是在蔡公的团结影响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毛泽东……一批清醒的知识分子不断地抗争、积极为中国找寻出路。在有他的北大,即便是口舌之争,辩完也要鞠躬;即便是同一阵营,也有无数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