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熊孩子”与“博物馆”,家长要担起责任
Xinmin Evening News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孩子们的周末不再在培训班间奔波,家长们带着孩子走进户外、走进场馆,吸纳课堂之外的知识,沪上多处博物馆也游人如织。这样的景象自然让人高兴。然而,在不设年龄限制的展览、博物馆里,“熊孩子”们的行为让周边观众皱起眉头。近年来,因为孩子不当的行为破坏展品的新闻也屡见不鲜。“熊孩子”和“博物馆”似乎成了对立面,人们直呼参观的文明礼仪还得从小抓起,呼吁设置“参观年龄限制”的声音也时有耳闻。
图说:学生们在参观玻璃博物馆。孙中钦 摄
“熊孩子”真得靠禁吗?在我看来,其实不然。去年,上海玻璃博物馆的永久藏品玻璃城堡,被两位翻越展区围栏的小观众在追逐中撞到,城堡展品的塔尖倒塌、破碎,其余部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破损。时隔一年,这件受损的玻璃展品,继续以破损的形象展出,警醒着人们观展礼仪。
与此同时,博物馆还针对儿童推出了“参观礼仪工坊”。近几年来,随着公众文化素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感受历史与艺术的魅力。博物馆作为集纳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重要的教育职能。“熊孩子”与“博物馆”之间,寻求引导儿童进入博物馆文明参观的疏导之策才是关键。
另一方面,文明观展的教育不应仅仅针对孩子。在网上,一段自然博物馆里的视频流传广泛:一个孩子在有家长看管的情况下,公然攀爬入不能触摸的展示区内嬉闹,而一旁的家长不仅不阻止,还一边笑一边让孩子摆造型拍照。
上周,重访玻璃博物馆,我也亲眼见到一位母亲,对破碎的玻璃城堡前“不要翻越护栏”的告示视而不见,非得带着孩子跨越护栏凑近了观看。
孩子不是潜藏的破坏者,“熊孩子”也不该是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其实通过正确引导,他们也可以成为博物馆的守护者,这其中,除了馆方和社会,家长也应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不仅要以身作则文明观展 ,也要身体力行引导、督促、约束孩子的行为,让孩子的天性、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博物馆里找到合适的安放之处。
马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