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開新篇丨剖析跨代貧窮 學者社工:不能只靠金錢解決問題
Ta Kung Pao
鄧家彪認為「千人計劃」方向正確。(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攝)
鄧家彪:缺乏跨代貧窮追蹤研究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扶貧委員會委員鄧家彪接受專訪時,直指本港連續多年貧窮人口超過100萬,情況十分不理想,然而過去處理貧窮問題有如「逐日追影」,相對貧窮的計算方式有其科學性,可是相對貧窮的標準不能準確貼近生活,經常出現不同演繹的爭拗,香港又缺乏對跨代貧窮的追蹤性研究,僅以每年抽樣訪問作貧窮報告,以至對於低下家庭的實際情況不能掌握,難以審視交通津貼、低收入家庭津貼等政策方式,是否在實際發揮效用。
鄧家彪續指,貧富差距越見懸殊,僱員收入長期工資增長偏低,大部分的工種加薪幅度都跑輸通脹,早年受到政治氣氛影響,香港未能把握國家發展機遇,融入發展,中小企及創業者面對資本高度壟斷,打工仔女即使有工作亦無法令家庭安穩,亦令家中的小孩得不到優質的成長空間。除了收入問題,鄧家彪認為房屋問題是重要一環,小朋友欠缺安居地方,令他們身心發展受到阻礙,一般家庭公屋輪候時間長達6.1年,輪候公屋期間父母擔心資產過額而不願增加收入,這又引致資產不足無法支付首期買樓,陷入「貧窮漩渦」的循環困局,兒童的成長環境無法改善。鄧家彪強調,這些情況會進一步影響兒童學習,即使勉強完成大學學業,面對學位氾濫,不少人持續升學進修,除了部分尖子外,大部分人都失去向上流的機會,進一步令情況惡化。
對於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政綱提出建立關愛共融社會,建議推行「解決跨代貧窮試驗計劃」,為期兩至三年,希望幫助1000名住劏房的初中學生,加強生涯規劃,鄧家彪認為「千人計劃」方向正確,可是受惠者太少,現時劏房人數已有20多萬,住劏房的孩子亦有5萬多人,應將計劃擴展至萬人以上,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學童。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