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和防疫等因素令中共地方债危机雪上加霜
The Epoch Times
就在中共极力宣传北京冬奥之时,《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彭博社等海外媒体密集发文关注中共地方政府财政困境。经济学者对大纪元表示,中共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早已有之,而目前的中共防疫措施、冬奥、房地产市场下滑等因素正令地方财政雪上加霜。
彭博社专栏作家Shuli Ren(任淑丽)1月31日发表分析文章警告中共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影响因素包括中共地方政府正面对的“清零”疫情措施等大量支出,却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大陆经济放缓、房地产市场进入熊市等。
截至2020年12月末,中共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5.6615万亿元人民币(超过4万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1月28日发表文章表示,上述数字比一年前增长了20%,在经济学家和中共当局看来,这些债务对国家财政稳定构成威胁;另外,外界普遍认为,中共地方政府的上述债务规模被严重低估,相当一部分债务隐藏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内,或者被用其它形式掩盖了起来。
美国之音1月29日引述分析表示,中国(中共)与世界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只要发现新的病例,无论多少,都立即实施隔离、封城、全员检测的标志性措施,这些措施势必带来巨大的经济代价。
彭博社的文章举例说,拥有450万人口的江苏省扬州市,2021年8月其中三周的病毒测试费用就花掉当地政府大约3.52亿元人民币(约合5,500万美元)。
而在举行冬奥会的赛区,地方政府正同时面对“清零”措施和冬奥设施投资等各项财政负担。
旅美经济学家黄峻(Davy Jun Huang)2月4日对大纪元记者分析说:“虽然冬奥会大量的设施与开支全部来自北京中央财政,但是外围非核心区的安保与配套、前前后后的建设造成该区域的公共服务与民生影响、会前会中的停产停工、大量反反复复的疫情排查与安保排查等等庞大的工作,地方政府都要参与和付出。”
黄峻表示,冬季奥运会原本就是高成本,但本次北京冬奥还叠加了其它因素,包括北京与欧美日的国际关系非常紧张、Omicron病毒、北京的“清零疫情控制政策”,以及大陆冰雪运动的弱势条件导致大量高成本的人工降雪、人工赛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