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瓦片”到“芯片”,“腾笼换鸟”如何华丽转身
Beijing Daily
从十多年前尘土飞扬的垃圾场、工业大院,到今天窗明几净的科技园、创新高地,东升科技园的蝶变,成为近年来北京发展“腾笼换鸟”的一个缩影。
瓦片经济,曾是北京许多区域农村集体经济的一大“特色”。1990年以后,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加速,京郊一些农村离城区越来越近,有的还被纳入城区之中。加之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一些农村纷纷将村里的房屋低价出租,甚至有的居民在自家小院加盖瓦片房扩大租金收入,俗称“吃瓦片”。瓦片经济解决了本地居民的经济问题,挑战的则是区域承载力。一段时间以来,瓦片经济愈是吃香的地方,流动人口愈是庞杂,环境愈是脏乱差。这不仅与城市发展的脉络格格不入,其自身也不可持续,成为束缚村镇居民获得更高生活质量的枷锁。
城市发展有其内在规律,瞄准城市战略定位、紧跟城市发展趋势是区域更好发展的基本逻辑。北京知名学府林立,科技公司云集,是天然的科创热土。尤其是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如火如荼,北京正处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革新的“风口”之上。海淀的城中村有着“近水楼台”的优势,成为科技园为高端产业提供发展空间,是实打实的“双赢”之路。但要扔掉现有“饭碗”,实现华丽转型谈何容易。一方面,许多村民依靠租金,每个月有着相当不错的稳定收入,先拆后建存在阻力;另一方面,科技园前期投入动辄上亿元,启动资金从何而来是个大问题。
对此,东升镇敢为天下先,一边领导带队一家企业一家企业谈招商,一家银行一家银行谈贷款;一边率先响应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号召,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稳扎稳打进行集体所有制向股份制的过渡,让村民成为股东有了稳定的分红收入……自筹资金、自主建设、自主运营,所有权和收益权归全镇农民集体所有,东升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集体产权开办科技园区的路径,并带动海淀区80多家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发展,向深度服务经济、科技投资经济转型。2020年,海淀区农村集体总资产突破2000亿元,许多农民既有股份分红,也能通过就业产生第二份收入。与此同时,腾退疏解升级所栽下的“梧桐树”,引来了大量“金凤凰”。从跨国企业到本土团队,从网络巨头到初创企业,都选择扎根于此,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解剖东升科技园这只“麻雀”,无处不在的创新精神是最动人的篇章。城市定位和产业布局相辅相成,伴随发展理念的迭代,北京有些产业不可避免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城中村、老厂区、旧市场都面临着“腾笼换鸟”的命题。置身科技的时代,立足发展的北京,不妨“脑洞大开”,多点“敢闯敢试”,这才是发展的源头活水。当然,有闯劲不意味着随心所欲、“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腾笼换鸟”腾什么、换什么都必须紧盯城市定位;华丽转身怎么转、往哪转都要着眼自身特色,汲取经验,抓住契机,盘活资源。
从“瓦片”到“芯片”,从“砖头”到“创投”,找准定位特点,发掘比较优势,思路一变天地宽,创新“旭日”必将“东升”得越来越耀眼。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鲍南
流程编辑:u028
本网受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委托,声明如下: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或本网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不得转载、使用、编辑刊登在本网上的文章、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