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治理和干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幕后之人:社交媒体时代的内容审核》
Beijing Daily
我花了八年时间研究互联网商业性内容审核、审核员,以及这项工作如此重要却“不可见”的原因,这本书就是最终的成果。商业性内容审核员是一群职业化员工,他们为那些想要吸引用户参与的公司有偿审核在线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内容。他们的工作是评估用户上传的在线内容,并决定它们能否留在平台上。他们的工作节奏很快,一天往往要审核成千上万份图片、视频和文本。他们不像早期互联网和现在一些著名网站上的在线社群管理员那样在其管理的互联网平台上拥有特殊或可见的地位。恰好相反,他们的一个工作要点就是尽量保持隐蔽,不要被人察觉。
在线社交空间和信息空间里的内容审核并不新鲜,自从网络社交空间诞生以来,在过去40年里,一直有人在制订和推行各种参与规则。但是由一群职业化员工为大型商业机构(比如社交媒体公司、新闻媒体、需要管理线上业务的公司、各种应用程序和约会软件等)从事大规模、有组织的有偿审核工作,这是一种新兴现象。随着社交媒体和数字信息检索的流行,在线社交等活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现象也随之大规模发展起来。
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拥有全球性的巨大规模、影响范围和影响力,需要一支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劳动力队伍,为其提供全天候的内容监测和品牌保护服务。当我了解到这项工作的规模后,我意识到需要创造一个描述性的词汇来讨论这项工作及其从业者。最终我决定使用“商业性内容审核”这个术语来指代这种新现象。有时候我会使用其他词汇来指代商业性内容审核员,以及一些更普遍的通称。除非特别说明,本书中的这些词汇指的都是将内容审核作为一种谋生职业的职业化员工。描述这项工作及其从业者的词汇有很多,雇主和审核员可能使用其中任意一个,或者更加抽象的术语。
当然,商业性内容审核员并非真的完全“不可见”。事实上,只要你想,全世界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可能在舒适的硅谷科技公司总部,可能在仓库或摩天大楼中的隔间办公室里,可能在美国某个乡村或者超级城市马尼拉,也可能在太平洋西北地区的家中用笔记本电脑办公,同时照料着孩子。那些支付且依赖这项服务的平台用户,大多对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和待遇一无所知。事实上,这种隐蔽性是人为设定的。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揭开这层面纱,将审核员和他们的工作公之于世,让更多人了解到一线审核工作的焦虑和艰难。
在美国,早在互联网诞生之初,就有人将它用于通信和社交。例如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在1969年就通过阿帕网(ARPANET,互联网的前身,由美国国防部资助)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信息,不过结果是系统崩溃。阿帕网发展成了互联网,一些有影响力的带有实验性质的新型社交空间也作为计算和连通性技术革命的一部分而发展起来。这些基于文本的空间有着像密码一样的奇特缩写,比如MOO、MUD、BBS。后来,电子邮件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一度成为互联网上大部分数据的传输途径。还有一些人在新闻组(Usenet)里分享时事、讨论政治、谈论喜爱的音乐或者传播色情内容。这些都是某种形式的在线社群,它们早在Facebook创始人出生多年以前,就已经将不同的计算机用户连接了起来。
互联网诞生的头十年,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并不多(那时候大部分计算机甚至都不是个人电脑),能够接触到新兴互联网的人大多在高校和研发机构,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和北欧。尽管这些早期用户的背景看起来基本相似,但他们仍然在网络上争吵不休。政治、宗教、各种社会议题的争论,连篇累牍的讨论,羞辱、挑衅和谩骂的言辞都屡见不鲜——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为这些网络现象而头疼不已。
在很多早期网络社交空间里,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同时培养、增强社群认同感,用户们往往会自行制定规则、指南、行为规范和其他自治、管理的形式。他们会选定自己或其他用户作为超级管理员,从社交和技术两方面执行这些规范。简而言之,用户的行为和内容在这些空间里会受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