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学小札·景观篇 | 白墙彩绘之外,乡村“颜值”如何提升?
Xinmin Evening News
赏春花秋稻,尝菜饭米糕,院外野鸟啁啾,檐下雨打芭蕉。久居都市的人,心中总有一隅留给牧歌田园;沪郊大地,就是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乡村游再度成为热点。除了传统的风景照、农家乐、采摘游,市民游客想必还收获了不少惊艳体验——在感受农耕文化、欣赏自然风光之余,你还能逛一逛开设在乡村的城市空间艺术展、打卡沪乡记忆博物馆,或者,来一杯稻田边的咖啡,与返乡创业的新村民、新农人谈谈天……随着品质与美学逐渐渗入乡村肌理,乡土空间正变得愈发丰满立体。
图说:游客在观景台上鸟瞰诗画般的七彩稻田。杨建正 摄(下同)
今天,越来越多人将目光从摩登高楼、万国建筑中抽离开来,投向上海的“背后”,投向这片曾被忽视的广袤土地,投向这座超大城市的历史文化之根。融合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美学价值,上海正走出一条与超大城市相匹配的乡村振兴之路。这些对乡村的注视,带着憧憬、带着怀念,更带着对美的发现;是回归,亦是重塑。
美学价值,正成为上海乡村的发展新优势之一。具体而言,这些美该如何发掘,又如何维系?如今的沪郊大地,已有星星点点的创新尝试,当然,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瓶颈难题。本报记者从景观、人文、活力等角度出发,专访乡村振兴专家学者与业内人士,为沪郊乡村美学建言献策。
More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