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无法再忍受经济坏消息 中共救市政策出台内幕
The Epoch Times
近期,中共紧急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试图挽救在困境中愈陷愈深的中国经济。据知情人透露,由于坏消息不断涌现,到了9月下旬,情况甚至让中共党魁习近平感到难以忍受,所以才出现了缺乏细节和逻辑的所谓“救市政策”。 这是继习近平在COVID-19疫情期间突然结束“清零政策”以来的,又一次180度政策急转弯。 《华尔街日报》报导称,习...
这是继习近平在COVID-19疫情期间突然结束“清零政策”以来的,又一次180度政策急转弯。
《华尔街日报》报导称,习近平的中央集权式决策风格一次又一次地导致政策的突然转变,造成中共政府经济政策的不透明性和不可预测性,可能会增加在中国投资的风险。
据《华尔街日报》引述接近中共决策层的官员和政府顾问的说法,中共地方政府财政濒临崩溃,习近平为防止即将出现的金融危机,不得不做出妥协。
中共的权力中心收到的报告显示,中国各地的流动资金危机正在不断恶化。特别是,财政紧张的地方政府甚至已经无法支付公务员以及国有和私人承包商工资。
这些官员和顾问表示,习近平的短期目标并不是大幅刺激需求,而是防范即将出现的金融危机。同时不偏离其一直坚持的国家(中共)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将中国打造成为工业和技术强国的野心。
而此前许多经济学家建议,如果北京想推动经济复苏,就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刺激民间经济需求。目前,外界所期待的真正救市政策依然遥遥无期。
10月8日,中共发改委举行了记者会,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会上没有宣布任何具体措施,令投资人感到失望,导致随后中国股市大幅下跌。当天的记者会也暴露出领导层坚持继续支持高端制造业(例如电动车)的决心,即使这种以行业为中心的政策导致国内产能过剩,并加剧了与西方的贸易紧张关系。
随后在上周六(10月12日),中共财政部举行了记者会,提到将增发特别国债,但具体金额仍未明确。知情人士向《华尔街日报》透露,这笔资金并非用于实施许多人期待已久的大规模财政刺激,而是用来缓解地方政府的流动性紧缩压力,以及对国有银行进行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