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牛津大学教授陈铮鸣谈确诊数为何居高不下,如何理解超低的无症状比例?
BBC
上海进行多轮核酸检测后,为何确诊人数仍在增加?上海疫情面临的挑战有哪些?英国牛津大学传染病学教授陈铮鸣这样解读。
4月7日以来,上海单日本土新增新冠感染人数维持在2.5万左右,自3月初开始暴发的这轮疫情累计确诊总数超过20万,重症一例,官方公布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为96%左右。
在已进行多轮核酸检测的上海,为何已采取严厉封控措施后确诊人数仍保持高位?上海疫情面临的挑战有哪些?英国牛津大学传染病学教授陈铮鸣这样解读。
“上海情况非常难,挑战超出想象”
BBC中文:上海连续多日新增感染者数量居高不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陈铮鸣: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感染的金标准,但需要集中采样,如防范不当,本身会造成一定的次生感染。尤其是针对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可能和病毒打个照面就会被感染。
其次,任何检测都存在有假阴性的情况。尤其现在大都采取混,10人一组,集中分析。混检后病毒量被稀释,检测结果并非100%精准,可能会漏掉不少(确诊)。另一个原因是感染后,有潜伏期,即使活动期病毒也可能时隐时现,有时抓得到有时没抓到。这样都会影响检查的准确率和清零措施的有效性。
再则上海社区本身的感染存量已经很大,比想象的严重,全人群筛查一次两次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在数周内反复筛查检测,才有可能把所有感染者尽数找到。
此外居民跟外界的接触也存在感染风险,比方说如果外卖快递的消杀没做好,也有可能(感染病毒)。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情况尽管有风险,但(传染)可能性并不大。
另外,现在的核酸检测(技术)是根据当初武汉初始疫情的病毒核酸序列设计的,对奥秘克戎的敏感度可能会受影响。
抗原检测虽然出结果快,但敏感度不够高,感染初期可能查不出来,病毒达到一定量才能查出来,这段时间感染者其实也具有有传染性。
BBC中文:如何看待上海采取的防疫措施?
陈铮鸣:这一次我觉得上海情况非常难,挑战超出想象。
现在不断扩建方舱医院,怕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2500万人的上海,万一感染人数控制不下来,到达数十万人或更多,方舱医院是否能应对?如不能应对,不得不考虑居家隔离。
当然希望能做到所有的病人应查尽查,应收尽收,全部收进方舱医院,尽快取得社会面清零,这是比较理想的状况。
但万一不行怎么办?可否请科学团队做模型预测,并根据模型不同参数设置进行预测,制定2-3套不同的应对方案,确保有备无患,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