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逝世,临别,他仍有两个心愿
Beijing Daily
“辛老有两个心愿,在病榻上,他时时挂在嘴边,每每叮嘱我们后辈。”
“七一勋章”获得者,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辛育龄于6月7日22时54分逝世,享年101岁。8日,记者拨通了辛育龄首位博士生、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原主任刘德若的电话。追忆起与老师三十年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仍历历在目。
1992年,刘德若考取了辛育龄的博士,来到中日友好医院。“那时,辛老已经71岁了,但是一点儿都看不出来。为了节省时间,下五楼都是跑着走。我常跟他开玩笑:您跑得比我都快!”刘德若回忆,辛育龄晚年多年坚持出诊、查房,直到89岁。
“89周岁那一年,有一天辛院长出门诊一直到中午。下门诊时突然站不起来了。”那一次因腰椎问题住院后,已近九旬的辛育龄才不得不从一线退下来,结束了出诊的生涯。“但他还一直对重新‘上班’这件事抱着希望,因此以后许多年都在积极康复。直到2018年才办理了离休。”刘德若说。
30年间,辛育龄让刘德若最受感染的有两点:对患者的无微不至和对技术的精益求精。
医者仁心体现在对患者发自内心、一点一滴的关爱上。令刘德若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一位因口腔血管瘤从天津来求医的小患者,因为术后有些并发症,天天都到中日医院治疗。了解到这位小患者来自外地,父母双双失业,家境比较困难,已经八旬高龄的辛育龄,每天都亲自熬粥,给孩子带“病号饭”。
而在技术上,辛育龄则对学生、后辈有着“分毫不差”的严格要求。“辛老常说,外科医生的一针一线都牵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和患者整个家庭的幸福与否。如果治疗过程没处理好,患者出现问题,他身后的整个家庭都可能因此陷入困顿。”时至今日,刘德若已从当年的年轻医生,成长为如今的领域内知名专家,而老师辛育龄的话仍言犹在耳,成了他多年来坚持的医者信条。
“肺脏是‘娇脏’,需要我们轻柔地对待。”刘德若说,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至今还有一个传统:在手术台上打开了的胸腔,即使患者处于全麻后无知觉的状态,医生也会分外轻柔地对待暴露出的肺脏。“在辛老那个时代,做开胸手术时,他总是把手套用无菌蒸馏水洗过,才轻轻触摸肺脏。现在我们胸腔镜下,会用纱布球轻轻触挡不切除的肺,而不用钳子直接夹。”在看不见处,对患者的呵护和照料,是辛育龄留下的习惯。
病榻之上的辛育龄,有两个心愿,一个是在业务上的:希望中日医院胸外科肺癌微创胸腔镜手术和肺移植手术能越做越好,更上一层楼。“每次去看望辛院长,他总是把这件事挂在嘴上,一遍一遍地嘱咐我们。”